更氣的是,雪鄉二圣和完顏構三朝,能夠力挽狂瀾的文臣武將一個個的出現,可是他們秉持著不聽不聽我不聽的堅決態度,把本來不算很糟糕的局勢硬生生的搞成遠走南方,偏居一隅,然后爛死在那里的局面。
他們讓人覺得宋朝亡得好亡得妙亡得呱呱叫,有這種皇帝不亡才奇怪。
可是又讓人無比可惜。
最后,南宋以一種慘烈的方式落幕。”
李一抿了抿嘴,有點難受道“當時,蒙古大舉進攻,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進行的大規模海戰,戰爭最后以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而告終。
最后的最后,民族英雄陸秀夫背著年僅七歲的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后,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宋朝以這樣慘烈又壯烈的方式亡國,他們展示了一個王朝的尊嚴。
寧可死,也不茍活。”李一本想內涵某些辣雞,但是情緒低落,又覺得沒必要,不要臉的人再怎么說也狗改不了吃屎,何必玷污那些高潔的靈魂呢。
“我不知道,聽到這里,宋朝有幾個皇帝能動容能有所改變,可是這樣的結局真的是你們想要的嗎”
趙匡胤痛苦的扶著額頭,可是最后,他還是那個大宋的開國皇帝。
他冷冰冰道“來人,召開朝會。”他要改制,他要改國策
宋仁宗對宮人勉強的笑了笑,然后深呼吸一口氣,“狄青、范仲淹、韓琦、富弼、包拯還有,王安石晉見。”
他們里面有主持新政的大臣,有百戰不殆的將軍,有剛正不阿的名臣,也有據說推動變法的后起之秀。
宋仁宗不算一個很果決的人,可是如果他以為的不妄動干戈居然造成那么大的禍患,那么他又改怎么辦
人很快都趕來,狄青顯然已經忍著怒火很久了,見禮之后幾乎迫不及待的請戰。
宋仁宗看向其他人。
韓琦曾經和范仲淹一起率軍防御西夏,在軍中有聲望,如今也范仲淹富弼一起主持慶歷新政。
他對朝政和軍事都有所了解,慢慢道“變是應該變,但是打仗要出師有名,不能亂來,由著情緒,那是很容易吃敗仗的。”
他顯然是對著狄青說的。
狄青緩了緩氣,卻然后不放棄道“臣雖不敢說百戰百勝,可也不輸于人”
“如今形式復雜,我們的敵人不是那個所謂的金國,而是西夏和契丹。”富弼皺眉道。
準備的說,他們主要的對手是西夏,遼國反而相安無事多年了。
“先重新整頓軍隊,再另圖大計。”范仲淹緩緩道,他一開口,其他人都不由點頭。
“雖然不宜妄動干戈,但是也當為后人計。”包拯輕聲道。
年輕的王安石在這里就沒有開口的份,但是他看起來義憤填膺,蠢蠢欲動。
宋仁宗沉默的聽著他們討論,最后沉重而用力的點頭,“有勞諸君與我一起,為我大宋盡一份力。”
宋仁宗優選不多,但是能聽勸,他特意選這些人,就是為了堅定打仗的決心。
宋神宗宋哲宗這樣的主戰皇帝更是拍案而起,一掃原先的郁郁,誓要剛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