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就是逢旱災就有蝗災,至于瘟疫,什么災都可能會帶它玩,那更是臭名昭著。
總之,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到半個月,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先后去世。
這種時候老朱家自然也沒錢買棺材,更別說買塊墓地了,最后是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
兄弟二人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尸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
安葬完后,老朱家是過不下去,為了活命,一家人也只能各自逃生。
也就是說,這時候朱元璋已經流浪兒了,但是朱元璋腦子轉的快,活不下去他就跑去出家,他投奔了皇覺寺的高彬和尚,剃度為僧做了行童。
在寺里他每日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還受到老和尚斥責。
可即便是這樣的日子也是難得的安生了,但是這種時候,地主家都不一定有余糧,何況是養著那么多大男人的寺廟呢。
不久,當地鬧饑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住持只好打發和尚們云游化緣。
就這樣,年僅17歲的朱元璋只好離開寺院托缽流浪。
這樣流浪的日子他整整過了三年,靠什么活呢當然是一路化緣或者是乞討,反正也沒差。
這就是明太祖的前半生,無論是農民、放牛娃、流浪兒、和尚還是乞丐,哪個詞放出去都是說不出口,何況還是堆在一個人身上。
可是就是這么慘的朱元璋,最后卻大敗其他競爭對手,統一天下,建立大明朝。”
李一嘆服道“所以我才說,他實在太牛逼了,換作別人,隨便一道坎都未必過得去,說不定就夭折了,例如朱元璋的其他家人,在逃生的時候死了大半,可是朱元璋卻都堅韌的活下去了,最后還能一飛沖天。
他不猛還有誰猛呢”
明朝之前的人都忍不住嘶叫出來,時人注重出身,宋朝以前,能出頭的一般最差也得是寒門,而寒門可不是平民百姓的意思,而是指門第勢力較低的世家,也叫庶族。
如果是魏、晉、南北朝時,那就是不屬于士族的家族,而是普通中小地主,反正還是有錢能讀的起書的。
直到科舉興起,大行其道,士族落寞,寒門才指家境貧寒的家庭。
但是宋朝,能出頭的一般都是讀書人,寒窗苦讀多年,還得有良師教導,才有可能出頭,最后哪怕是通過科舉實現階級飛升,也可能一輩子都是小官而已。
總之,像朱元璋這樣的出身最后要出息是非常非常非常的難的,也就是亂世不怎么講出身才有可能出頭。
但是,這種人一般也不可能走到最后,因為他們的眼界知識水平什么都非常糟糕,翻遍歷史,像朱元璋這樣的人,多半只是為他人做嫁衣罷了。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歷史上那些農平起義,哪個能走到最后
可是,現在有人告訴他們,居然真的就是出現這么一個奇跡
“實在不可思議。”李世民忍不住感嘆道,倒不是他看不起這明太祖的出身,只是他自己就打過天下,知道這其中的厲害,也就更清楚明太祖的這個開國皇帝的水平。
嬴政難得抬頭給了個眼神,前面天幕講那個宋朝實在不堪入目,他只是讓人記下過后再看,根本沒有太留神,但是這明太祖確實有意思,他欣賞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