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出身只是朱元璋走向皇帝的第一重難題,因為朱元璋的人生太過坎坷,甚至多年流浪,不過說來也諷刺,這幾年的流浪反而讓他因禍得福,提高了他的見識。
畢竟古人可能一輩子都待在他們出生的地方,反而是朱元璋到處流浪,眼界自然而然就寬了,對他未來的路也有很多作用。
比如,在該轉型的時候就果斷轉型。
在民族矛盾以及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加上天災頻繁的那個時候,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紛紛鋌而走險,天下起義不斷,徹底亂了。
這時候朱元璋收到兒時伙伴湯和的來信,邀請他參加郭子興的義軍。
恰在此時,他的師兄秘密告訴他,說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
于是,朱元璋離開了又安穩的寺廟生活,選擇去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
這一年,朱元璋二十五歲,也開啟他轟轟烈烈的一生。”
二十五,可真年輕。劉邦難得嘆氣,興致缺缺的把酒樽扔一邊。
“朱元璋并不是一開始就北伐,很長一段時間內,他都在南邊撲通,而南邊元朝勢力和各路起義軍扎堆呢。
要是這些起義軍也不是一條心的,你打我我打你,爭奪底盤,推翻元廷的事情反而落下了,活脫脫一副十八路聯軍討伐董卓的場景再現壓根沒有一條心。
而朱元璋的目的就非常明確了,先統一南方,再北伐,統一天下,在這個路上遇到的通通是敵人,通通打死就對了。
而他也確實的這么干了,并且一路打了過去。”
“這也就更加體現朱元璋的牛逼之處,當然,這并不是說在朱元璋眼里,元廷和起義軍是一樣的。
起義肯定還是以推翻元廷為主。
怎么說呢這里面涉及到朱元璋不同時期的思想轉變吧。
毫無疑問,元朝是華夏的大一統王朝,現代人也承認,但是古代承不承認元朝呢
朱元璋北伐,攻打元朝首都時,提出了一個口號“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而這個口號也就是朱元璋北伐的綱領。
這個時候,朱元璋顯然是不認可元朝的正統位置的,而是把元朝當做侵略者,這固然可以看成是一種戰略,團結漢人的心的手段。
當然,他應該也多少是這么想的,畢竟他是漢人,而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
他在諭中原檄中也說到過“山河奄有中華在,日月重開大宋天。”也就是說大明是承的大宋的正統,討伐元朝。
以古代華夷觀念這并不稀奇,不過朱元璋更實際一點,他對元立場的演變和他的政治理想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即統一理想與反元立場。”
“朱元璋是出生在元末,比起其他朝代末年的主要階級矛盾,元朝末年更復雜一點,在元朝不但是階級矛盾,還多了民族矛盾這一重,所以各種矛盾激化下,紅巾軍等起義遍布大江南北。
但是理論上來說,元朝百年應該也還是影響到生活在元朝治下的百姓的。
而作為一個曾經生活在元朝的老百姓,哪怕生活的很不好,可是朱元璋從出生起就知道自己的國家是元朝,所以很大程度上應該會認為元朝是一個正統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