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罪人的黨羽,平息天下人的憤怒,擁立新帝,使瓦剌挾明英宗作為攻城掠地的政治工具的陰謀失敗。
以上兩個步驟,就是當時朝廷的應對,或者說是在這些事件中無處不在起到重要左右的以朱祁鈺于謙為首的主戰派的應對。”
“那么內部平定之后,就是準備應對外敵了。”
“當時監國的朱祁鈺選擇在第一時間站出來的于謙應敵,他在于謙的請求下,朱祁鈺下令取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及南京沿海備倭軍,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軍,亟赴京師,京師上下才人心稍安。
隨即他又升于謙為兵部尚書,讓全權負責籌劃京師防御。”
“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一點,朱祁鈺比絕大多數皇帝都要好太多了,別的不說,宋欽宗趙恒那個傻逼,當時那種情形,一邊靠李綱,一邊又防著他,分他權,簡直大寫的無語,大傻逼。”
趙匡胤眼皮一跳,隨即安慰自己,沒事,那是趙匡義的后代,和他沒關系
“于謙被放權后,調兵遣將,舉薦人才,比如石亨。
要知道石亨原來是大同守將的副將,在“土木堡之戰”中戰敗后,單騎逃回,最后被貶官下獄。
畢竟其他人都死了,皇帝都丟了,你居然沒事還跑回來,這不降罪才奇怪。
但于謙認為,世界上沒有常勝將軍,而且戰敗的主要責任不在他。
于是將其釋放,并委任以京師總兵官的重任,統一指揮京師步兵部隊。
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在后來的北京保衛戰中,石亨指揮有方,英勇作戰,戰果顯著,“論功,亨為多,晉侯”。
可見,沒有朱祁鎮和王振這兩個拖后腿的渣渣,明朝的將領還是很靠譜的。
但是吧,能力和人品,有時候真的就是兩回事。”
李一一言難盡道“后來朱祁鎮能搞事,真是多虧有他,真替大明謝謝你了。”
朱祁鈺臉色一變,除了憤怒之外,還有濃濃的不解和被背叛的痛恨。
他對石亨可謂不薄了吧,即位之初,令他奉詔佩鎮朔大將軍印,換太子時,加封他為太子太師,對他是委以重任,他為什么要和朱祁鎮同流合污
他原先被下牢獄還是因為朱祁鎮的原因呢
只能說,朱祁鈺還是傻白甜一點,不懂得利欲熏心的人的想法。
“說回于謙,在任命指揮官后,他又另以名將指揮京城的火器部隊、騎兵部隊和鎮守大同、宣府、居庸關、紫荊關等重要關口,并嚴懲了一批貪生怕死、玩忽職守的將校。
此外,于謙還改革了軍制,把傳統的“三大營”改為10個團營,使其更加適應防御作戰的需要。
在于謙的一系列準備下,加上這一個多月的整軍備戰,明軍兵精糧足,士氣大振,嚴陣以待。”
“而轉頭瓦剌一方呢
他們俘虜朱祁鎮第二天,就押著朱祁鎮來到宣府城下,明英宗也十分“配合”,乖乖朝著宣府喊話,命令守將們“開關來迎”。
八天后又被押到了大同,照樣命令守軍開門,據說朱祁鎮還在城外發飆,他的親信更是“以頭觸城門”大呼,場面十分熱鬧。
而這兩城的守將呢此時左右為難,不得不躲起來。
此刻大明的皇帝還是朱祁鎮,朱祁鎮的話就是圣旨,皇帝讓他們開城門,他們如果出面,那么這旨接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