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虞有澄也不是沒有做出成績,之前,他的8位芯片X8,被國內當成了寶。
目前,國內已經量產X8芯片,每月產能達10萬塊,已經基于這款芯片,制造了一款廉價的計算機——龍騰計算機。
雖然,龍騰計算機每秒的浮點運算性能,僅達1000萬次,但是總共才堆了45顆芯片,總成本不到5萬塊錢,僅相當于一臺進口的小型機成本的五分之一,就達到了普通的大型機的運算效率,如何不讓國內振奮?!
事實上,接階段把精簡指令集的芯片用于高端的小型機、中型機、大型機乃至于超級服務器,是最好的選擇。
用于微型計算機未必是更好的選擇,因為,精簡指令集的CPU浮點運算性能固然很快,但卻是把很多復雜指令集芯片中由CPU來執行的命令交給軟件來解決。硬件精簡了,軟件程序就必須要更大。這就造成了,給精簡指令集編寫程序的軟件程序員,需要寫的程序更多,程序猿和攻城獅這兩種動物因為加班,可能會想要打死精簡指令集芯片的開發人員。另外,還有一個缺點就是需要更大的內存,因為,很多工作交給軟件來執行了,這樣軟件肯定更大,為了運行大型軟件,就需要更多的內存。
60年代~70年代的內存是很貴的,所以,當初復雜指令集的誕生,本質上,是更節約硬件成本的。即使是80年代,內存也很貴。
這個年代便宜的精簡指令集芯片節省的錢,因為,需要裝上更大的內存來執行程序,所以,微型計算機領域,對于精簡指令集長期不以為然。因為,CPU上省下100美元,但你又需要增加兩三百美元來裝上更大容量的內存,總體一算賬,整機未必省錢。
但到了小型機、大型機等等領域,高效率的精簡指令集就非常劃算了。因為,這些機器本身價格就是天價,不差內存條那么一點錢。能自主生產高性能的大型計算機,能剩下的錢,往往是天文數字。
也正是因此,引進了X8芯片的驪山研究所,地位徒然拔高,幾乎不亞于中科研計算機所。另外,驪山研究所和中科院計算機所聯手,計劃在兩年內研制出浮點運算3億次的超級計算機!
歷史上,83年研制成功的銀河一號巨型計算機,而銀河1號每秒計算峰值剛剛突破1億次。
而這次計劃中要研發的超級計算機,也不叫銀河1號,而是叫做超級龍騰1號計算機。
至于國內量產的X8芯片的計算機,會被命名為龍騰,這得怪林棋。
因為,X8芯片的技術來源于新創業電子公司,所以,國內的計算機研發單位,研發出了高性能的小型機之后,就征詢新創業電子公司的意見。
而林棋當時很忙,就有點不耐煩的回復:“叫龍騰吧!”
這樣第一代XRM架構的8位芯片計算機,獲得了龍騰計算機之名。即使,后來新創業電子的XRM16位芯片上市,被國內計算機行業稱之為龍芯16位處理器。
后世國內倒有一款“龍芯”,其是國內真正掌握了自主技術產權的芯片,能自主修改架構,想要怎么該就怎么改,跟那些購買架構授權的芯片卻號稱自主芯片完全不同,但其發展之路非常坎坷。其一問世,就已經嚴重落后,而且,即使不斷的進步,因為缺乏軟件和硬件廠商支持,所以,商業前景也不太樂觀,而且,由于海外的半導體設備廠商禁止代工廠使用其量產設備生產龍芯架構的芯片。所以,龍芯的批量生產一直成為老大難問題,只能使用國內自主研發的半導體生產設備。因此,每走一步都是困難重重,即使國內的一部分芯片代工廠已達28納米、14納米的精度,卻完全不能對國產架構的芯片提供量產代工服務。因為,這些芯片代工廠也是受制于人,核心的生產設備都是從海外進口的,一旦他們給國產芯片代工,不僅僅會失去成熟的商業化芯片的代工訂單,而且,也再也不能進口海外的半導體設備。也就是說,很多芯片代工廠,只有設備的使用權,其設備指定你只能給某個架構的芯片代工,就只能在這個架構內尋找代工訂單,而不能利用已有的產能和工藝改換門庭。
但是新創業電子公司的XRM系列芯片,雖然也獲得龍芯之名,但由于早發展二十多年,即使進口海外的設備,也一樣有很多障礙。但由于發展的比較早,再加上國內的支持力度不同,所以,比平行世界的龍芯的境遇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