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為了拓展英國市場業務,跟巴林銀行展開了不少業務合作。這條新聞,去年還被當做利好,刺激了恒生股價增長了數百億港元。
但是今天,則被當做重大利空,使得恒生銀行重挫7%。相對于目前恒生銀行4000億港元市值,跟匯豐輪流爭奪香港最大的市值的上市公司寶座的銀行而言,僅下挫7%,也是蒸發700億港元的市值。
對此,恒生銀行高層迅速出來澄清:“本公司主要市場排行,香港本地市場排第一占45%比例,中國大陸市場占38%,日本市場占8%。英國市場全部業務的份額加起來,不超過40億港元,占不足千分之五,且不完全是跟巴林銀行合作展開,進行初步估計,損失如果產生,大約在5億港元以內,即使是發生最壞情況,也就是所有的業務的金額都虧損了,估計也就是30億港元的損失。而恒生銀行94年資產規模已達1萬億港元以上,凈利潤330億。而預計分紅就是120億左右,即使最大損失,也不過是損失一個月的利潤,或是一個季度的分紅,不會對本公司造成巨打的沖擊。更何況,我們最大的客戶是母公司新創業電子集團,僅母公司長期在我們銀行的存款,目前已經超過3000億港元。”
雖然,恒生做出了反應,迅速進行解釋,但是,也僅僅是止跌了。市值重新跌回3400億港元左右,相對于匯豐目前3800億市值而言,已經落后400億港元。
之后,雖然還會有一些投資者下車,并且,有些儲戶擠兌了幾十億港元的資金。但是,相對于恒生目前的規模而言,這些擠兌根本不會造成損失。
看著恒生風平浪靜之后,一些機構投資者暗暗的抄底,導致恒生銀行市值維持在3300億港元以上。
……
巴林銀行并不算是全球最頂級的金融機構,但好歹也是掌管270億英鎊資產,并且,94年全年還創造稅前15億美元的利潤,擁有59億美元的核心資本。
照理說,這樣的金融機構破產之前,應該是有大量衰敗的預兆。然而,巴林銀行的破產,根本沒有任何預兆之前,甚至,就連巴林銀行的高層也是顯得很無語。
因為,巴林銀行的破產,僅是因為一個中層的交易員隱瞞實情,、瘋狂的加大杠桿進行金融投資,這種孤注一擲的投機,判斷錯了方向,且沒有做有效的風險對沖,自然是虧損的一塌糊涂。賭輸了之后,巴林銀行的高層在如遭雷劈——巴林銀行蒙受數十億損失,巨額的虧損,導致短期的債務勢必會違約。就算是打折拋售一些資產,也很難解決突如其來的巨虧,引發的一系列惡果。
簡單來說,巴林銀行一夜之間,已經無能力兌現債務。
作為成立200多年,全球排行400多名的大型銀行,最重要的資產無疑就是信用。普通的公司遭遇違約,都有可能因為缺乏流動性,迅速的衰敗。更何況,銀行純粹是靠信用吃飯,不能兌現債務的話,整個銀行必然會遭遇清盤等級的擠兌!
失信的老賴不可怕,可怕的是這個無能力對付債務的老賴居然是銀行,那就太可怕了!
“林先生,對比起,巴林銀行可能失去兌付能力了,欠下恒生銀行大約2.7億英鎊,可能要通過破產清盤的方式,才能兌付。”巴林銀行的高層,雖然有點焦頭爛額,但依然還是不失禮貌的向眾多的客戶進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