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獎答辯這天,風和日麗,天氣晴朗。
樹影翠綠,小鳥啁啾啼鳴聲清脆悅耳,清大主樓前面人來人往,有前來觀禮的學生家長,也有慕名前來的學弟學妹,盛況空前。
寧歲背著書包,和胡珂爾、張余戈、林舒宇等人隨著摩肩接踵的人流進入禮堂內。
一排排座位整齊地排列成圓弧形,時間還早,卻已經落座了許多人,前面是一個很大的講臺,人聲鼎沸,眼里都是對于接下來典禮的期盼。
瞿涵東和劉昶來得更早,給他們在前面側方占了一排座位,喜滋滋的“我前后對比了好久,這兒角度最好。好不容易才搶到的位置。”
張余戈豎起大拇指“牛逼。”
胡珂爾問“哎,你們是誰帶了相機來著”
劉昶舉手“我我我我帶了一個微單。”
林舒宇也舉手“我帶了單反”
“完美”幾人很快達成共識,躍躍欲試,“那酷哥主攻昶子輔助好吧,我們這些拿手機的負責錄像好了”
在大家殷切期待的喧鬧吵嚷聲中,下午兩點,答辯會正式開始。
主持人上臺講話,介紹前來參加的評委老師和校領導,然后由校長發表講話,渾厚有力的嗓音通過話筒傳遍整個大廳。
“此次獎學金評選,我們一共收到了八十多名同學的報名資料,經過院系和校內的層層審查,最后有15位候選人有資格進入終輪答辯,他們在學業、社工、科研等各方面都表現異常出色,是清大當之無愧的佼佼者”
掌聲霎時間如潮水般熱烈。
每一位特獎候選人都有一位介紹人,一般是本系的助理教授。等他們介紹完候選人履歷之后,才輪到候選人自己上臺演講。
寧歲的注意力完全沉浸在他們的發言當中,感覺時間過得飛快。
一位位特獎候選人上臺演講,展示自己的履歷和過往榮譽
材料學合金微納力學性能研究,“星火計劃”;
集成電路通訊架構芯片研發,移動物聯網產業先行者;
遠赴鄉村支教建設,投身祖國外交事業;
全球環境治理、世界“未來學者”,等等等等
清大就是這么一個無限可能的地方。這里人人談論夢想,但人人也都為他人的理想激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句簡單的校訓,始終傳遞了無數砥礪前行者的心聲。
寧歲聽得心中震動,期間會場一直掌聲雷鳴他們有多幸運,可以在這樣兩所中國最高等學府,結識這樣優秀的人,擁有美好的四年青春。
等待的過程總是讓人煎熬,張余戈抻長脖子,壓低聲音跟林舒宇耳語“哎哎,現在是第幾個了怎么還沒到,你快看看名單。”
寧歲的視線也不由自主跟著移動到剛才在屏幕上拍的照片,上面寫了答辯順序。
下一個就是謝屹忱。
此時,她似乎已經可以穿越熙攘人潮看到他,心跳也一下子就快了起來,砰砰然響在耳畔。
首先由謝屹忱的介紹人、計算機系助理教授介紹他的履歷“高一便獲得國際信息學奧賽金牌,高三數競集訓隊保送清大,大一獲得aicc世界金牌;
大二提前研修了研究生計算機高等前沿理論課程并獲得滿分,大三赴it和卡耐基梅隆大學交換,有三篇在國際大會上發表的人工智能aigc的論文一作,六篇在投,其中一篇還獲得了isaac會議的最佳學生論文獎”
在介紹人的發言中,少年身著正裝,身姿高大筆挺,迎著萬眾矚目,一級級拾階而上。
旁邊是相機快門不斷的咔嚓聲,那一刻寧歲忘記了任何,就那么一直目不轉睛地看著他。
“大家好,我是謝屹忱,來自信息交叉學院計算機科學實驗班。”
幾乎是在他出聲說話的那一刻,臺下的觀眾都不約而同地屏息凝神。
謝屹忱將自己的個人經歷娓娓道來,從最初因為看到二進制對計算機產生興趣,再到參加的無數場比賽,將目光鎖定在人工智能創造和機器學習人機交互領域,最后才是目前在相關論題上取得的些許成就。
在it春研期間,他解決了困擾人工智能領域資深教授和學術大拿好幾年的問題。
“在科研方面,最重要的不是創新,而是守善,知識邊界無窮,宇宙浩瀚,探索過程中難免顛簸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