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伯的話他心中既有些不可置信,一直健健康康的昀哥兒竟然會早夭。另外一方面,心中也是不忿。
李復也一直想要光復門楣,自己本事不夠他就寄托在了后代身上。
這點是所有目前正統李氏后代的認知,一般沒什么才華的族人,他們對李氏的貢獻就是生娃生娃再生娃,生出更優秀的娃。
所以當時老道士一跟他說倆小孩兒運勢平平,李復才這么不能接受。
“為什么昀哥兒還這么小啊”
李伯只能搖搖頭。
本來聽了李復的話,他還想把昀哥兒帶回西京族中一趟。若是昀哥兒獲得了族中支持,以后整個李氏族人就能以昀哥兒為主全力支持昀哥兒發展了。
可惜可惜
又跟李復談了會兒,李伯也就走了。他其實這段時間比較忙,也沒法久留。
李伯離開后,李復默默坐了會兒,好久才平復了心情,同時也做出了決定。
昀哥兒既然來了他家一趟,叫了他阿爹,那他總要護著自己親兒子的。不管早夭不早夭,過好眼前的日子,讓昀哥兒每天開開心心地就可以了。
壓下對昀哥兒的擔憂,李復讓自己看起來跟往常沒什么不同,然后起身抱起昀哥兒招呼他練字。
順帶,李復把翊哥兒也叫了過來。翊哥兒可以不學,但必須參與。
氛圍熏陶這方面,李復從來不肯落下。
昀哥兒為了滿足自己對李氏祖上的好奇心,這段時間學字特別認真。尤其是記得方面,每天的認字速度簡直讓李復詫異。
唯一差一點的就是昀哥兒的練字速度。
他手小,拿不穩小木棍,加上他很喜歡把字寫到自己能寫到的最好,就為了防止被記下黑歷史,因此練字速度特別慢。
可這點缺點不算什么,甚至都不算缺點。反而是昀哥兒認字的聰慧,真的是讓李復十足的高興,可是一想起李伯的話他又難受,于是他這個不嘆氣的人,現在比著昀哥兒的時候總是會嘆幾口,看著都有些頹喪了。
這樣幾天,昀哥兒完全沉醉到了知識的海洋中。
他是不知道,要不是李伯覺得他以后會早死。不然就憑他現在的認字速度,李復絕對不可能實行他想學就學不學就不學的快樂教育。
那早就卷得不要再卷了。
回過神,李復短暫的假期就結束了,又得去縣衙報到上班。大概上了兩天班,李復竟然帶回了鄧羌。
昀哥兒當時被辛娘抱著,好奇地瞅著跟在李復身后臉色有些臭臭的少年。
這段時間李伯在忙,有些事還不方便鄧羌知道。而讓鄧羌一個人房間待著,他也畢竟才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李伯擔心他出事。
剛好鄧羌的文化水平太差了,他原先就上過兩年私塾,最多會寫幾個名字,文化課差到爆炸。
既然這樣,李伯就索性讓他跟李復補課,提高一下自己的知識水平。再說,一員上將字不認識幾個,能說得過去嗎
翊哥兒就不喜歡陌生人,壓根沒理鄧羌。
昀哥兒瞅他,然后不經意跟鄧羌對視上,就看到鄧羌有些傲氣的扭開頭,無聲地嘀咕了句,“小屁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