昀哥兒的意思是滿打滿算一共招滿四百個人,然后再招一百預備役。小小的隴縣全力養這五百人也足夠了,至少目前隴縣還百廢待興,太多士兵也養不起。
“怎么會養不起”李復這點還是驚訝的。
像是那個李巍躍,對外聲稱聚眾小百萬,雖然有夸大的成分,但人口還是不少了。
“昀哥兒你之前想的法子很有用,區區一塊鐵牌就讓整個隴縣爭先赴死,只要我們招兵,絕對應者云集。”
“阿爹,我們招收了這些士兵要給他們一日吃三頓,三天一次肉,每月還要給他們工資。一旦戰死或者受傷,都要出錢安排他們自己或者家里人的出路,現在那四百多匹馬又要好好養,外面的新村建設至少還得一年,我們的糧草跟銀錢還是要稍微省一點的。”
李復聽著昀哥兒說的工資,心說昀哥兒又說自己發明的奇奇怪怪的話,不過之前昀哥兒跟他解釋過是什么意思,說白了就是餉銀。
這會兒聽了昀哥兒的話,李復才發現昀哥兒竟然打算按照每月給錢給那些鄉勇
其實之前呢,那些民壯屬于三班衙役,但又不屬于朝廷雇傭,也不是士兵,反而有少許的工資,可是不多,要養活一家三口基本不可能。但比起他們,梁國的士兵不在戰時是不發工資的。
這點在職述令中也有明確規定,一般兵分兩種,一種是邊境防衛,這種邊防兵畢竟要打仗,所以規定他們不戰時發6錢銀子,如果打戰,戰期發雙倍12兩。另外一種不是邊防兵,那這種兵平時還要種種田,主打一個自給自足,朝廷只簡單的武器裝備跟一年四季兩套衣服。
不過這比起之前的朝代已經好多了,至少他們有穩定的晉升渠道,而且不做邊防兵也不會讓他們自帶口糧跟衣物,還得他們自己花錢。
所以當時的梁國,很多人爭先想去做邊防兵,不僅有錢,甚至梁國不成文的規定,邊防與外族作戰,戰利品繳獲自己可以占三分之一,打贏的時候搶得越多屬于自己的越多。這下不僅能升官還能發財,那會兒真是聞戰奮起,人人當先。
至于現在么,全是放屁了。
現在這種局面其實這也不是皇帝太過無道,比如現在的小皇帝,他這么小知道什么啊。哪怕是道君皇帝要修道,他前面也是朝廷那些大臣給氣的。
一個個天天擺臉子,說又說不過他們,后來就入了修道的坑,想著你們等著,等老子成仙一手掌劈死你們。
他修道修了半天,也沒修建什么道觀,就是自己憋在后宮修,最多滿天下找一些所謂的得道高人。
所以他沒花什么錢,因為國庫窮啊,他的私庫也窮啊。
他真沒錢給那些邊防兵。
最后真窮到受不了了,一氣之下弄了州牧制。但權力這種東西就這樣,你給出去容易,收回來就難了。無論怎么樣,確實是在他的皇帝任職期間門中,梁國這輛車徹底向著山坡滾下去,拉也拉不住了。
現在的昀哥兒的意思是不管戰時還是不戰時,接下來招募的四百人他都要給12兩銀子,是銀子不是大錢銅幣,而預備役則減半。另外每季度還給他們做一身常服,更別提節假日的糧食、肉品、布匹的額外給予。
李復都被昀哥兒的大手筆驚呆了。
要是這些規矩定下來,還有英勇之家這樣的榮耀作為輔助,這招募的士兵哪個敢不效死啊。
但這樣一來,確實花費一下巨大,現在人少還好,以后人多怎么辦啊。
可昀哥兒卻說貴精不貴多,而且他覺得這點錢也不多。他給這點錢相當于用一年24兩的錢買了他們的命,可就他自己身上幾乎每隔幾天就會被辛娘換新衣服,穿過一兩次的衣服昀哥兒幾乎很少再見到,這么下來一年恐怕都要百兩往上了。這么一對比,這些士兵已經拿得很少了。
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