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復最終被說服,然后轟轟烈烈的征兵行動就開始了。
第二天的時候,那些鄉勇就沒訓練,而是在整個隴縣以及下屬的二鎮十七鄉去宣傳招兵信息。
昀哥兒說讓他們以十人為一隊,然后在各鄉門口支棱個桌子,方便那些有意向當兵的人向他們咨詢。
不過昀哥兒也有要求。
那就是想被招募的人必須十八歲以上,四十五歲以下,另外家中不能是獨子,自身也不能有手腳之類的殘疾問題。
有人報名之后,他們就要詳細跟他們解釋他們當兵之后能夠獲得的工資是多少,但也要告訴他們這個訓練有多苦,吃不消還要罵罵咧咧,那可是要挨軍棍的。再則,招收好之后,他們必須再私下對報名的士兵調查一下,防止謊報年齡或者隱瞞家庭情況這些事出現。
于是,安靜了小半個月的隴縣又熱鬧了起來。
這回大家又是滿口不離李大人跟昀哥兒,但說的不是剿匪的事,而是響應州牧大人特意招人出兵去打那位山鬼王呢。
雖然話是越說越邪乎,但有一點,那就是關于這次招兵的信息已經在縣衙的公告欄那兒貼出來了,也把士兵的福利津貼說得清清楚楚,還安排了一個文書在那兒讀,再給那些不認字的縣民慢慢解釋。
這樣的工資跟福利,簡直是亙古未有,就是太祖朱淵那會兒的開國盛世,這些大頭兵也沒這個光景啊。
反正他們沒見過哪個普通民壯死了,縣長大人帶著幼子親自扶棺的,就算是做戲他都是第一個。
再說現在是什么光景了。
這要是應召入伍了,一年就是24兩啊。
嘖嘖。
這么多錢啊,這一家好幾口人一年到頭什么都不干就能頓頓喝頓稠粥了,說不定還能攢下不少,就算遇到荒年糧食漲價也能喝稀粥餓不死。等戰死了,不僅能補缺還有慰問金,最重要的還有好大的榮耀等著他們一家呢。
這種好事兒哪里找
嘿,也只有他們隴縣李大人這樣的仁善人才能有這樣的魄力啊,這么想想自己就生活在這樣的人治下,真是感覺自豪還有點自得。
昀哥兒知道這樣的政策是很吸引人的,但他不知道會這么吸引人。隴縣開招的第二天,縣衙口的石獅子都差點被擠塌了。
甚至明確說了獨子不要,但還是有人說不聽,一家三口老父親在那兒頹喪地蹲著,母親紅著眼睛就拉著兒子跪下了。還說自己兒子成親了,已經有了后代,怎么就算獨子了。
雖然有大部分是沖著不菲的工資來的,但確實有一小部分不僅是錢財的問題,更多是他們在那塊鐵牌上看到了一家人改變階層的機會。
原先他們的階層被死死壓在了自己的位置上,他們讀不了書,就算攢幾輩子錢最多也就是送去認幾個字,但卻沒有教文史典籍的老師會教他們真正的讀書明理。
階級是一點點改變的,稍微有點眼光的家族就會知道要如何抓住每一次機會。今天的一份榮耀,說不定以后就是他們這一家一宗真正改變的契機。
最后無奈,昀哥兒只能說結婚有后代就算不是獨子,稍微放寬了一些條件,最后根據身體素質篩選篩選到了甚至有些苛刻的地方,竟然還有兩百多個人被留了下來。
也就是說,光光一個隴縣縣內,他這人就直接招滿了,更別提外面還有那些鄉、鎮招收的士兵還沒回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