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昀這樣一個縣令之子,自小也是富裕之家中寵愛長大。小小年紀,沒有跋扈就算了,更沒有何不食肉糜之言。第一次見那些流民時,竟然就表現出了悲嘆同情之色。
他做很多事,真的切切實實在為那些黔首考慮,甚至有些時候過于在意那些百姓。
騫珪也只能認為這大概就是天生圣皇吧。
眾人山呼海嘯拜謝李昀仁厚為民后,又聽李昀宣布了第二條政策。
以后大明國實行六部制,當這個六部制在州府時已經在運營,是李昀提出后又跟騫珪等人這么多年磨合出來的。
只是以前是私下叫叫,現在立國了,也就有了正式宣讀的資格,眾人也沒什么異議。
但其后李昀下旨。
除六部之外,大明國還成立秘閣。秘閣就安置在奉天殿之后,那里擺放了一張長長的圓桌,一共安放了七個位置。也就是說,以后大明國有七人可入閣。第一屆入閣之人李昀也選了拿出來,分別為鄭左生、騫珪、范旭、燕箏、馬賢、鄧羌、孫亞等七人。
這秘閣眾人之前可沒聽李昀說起過,這次確實給范旭這些人打了個措手不及,立時極為認真地聽了起來。
一聽人選,他們就知道李昀覺得深思熟慮很久。
鄭左生代表的是天下讀書人階層,騫珪既代表了騫氏也代表了氏族階層,范旭能力不俗,燕箏除了自身能力極為優秀外,也是李昀對燕氏的投桃報李,更是李昀一力主張女子入學且為官的旗幟。
馬賢是原本的梁朝官員,隨著李昀占據涼州也就順勢投靠李昀。之后他一直忠心耿耿,更是在李昀與氐族打仗時,他與長子死守金城郡,最終長子戰死。他入閣,則代表了從梁朝投入李昀麾下的那批官員。
而鄧羌跟孫亞則是武將的代表,誰都知道鄧羌是陛下親信,自然是陛下的人,孫亞則是代表半路投降李昀的武將派。
宣讀秘閣人
選后,李昀坐在高位之上開口,“以前處理各州各府的事宜,我們這些人坐在州府后面的會議室中,不僅沒出岔子而且辦事效率極高。
我知道朝堂之上以后爭議會很多,但我不是來聽爭議的以后奉天殿正式上朝,你們有事就當堂提交六部,由六部部長當堂回應。
若無不可,我理論都準奏。若此事有爭議,則將事務暫時壓下送入秘閣,由我與七位秘閣長商議。一旦進入秘閣商議作出決定后,則立即執行,后續不再進行反復探討與互相攻訐。
同樣,事務送入秘閣后,先由七位秘閣長進行商議并給出解決方案,若不能達成一致則采取投票方案,同樣選取多數人一方進行執行。我理論不發表意見,但具有一票否決權。”
李昀一口一個我,也不在意下面范旭等人的驚訝,只是在說完后給他們一些思考的時間。
好一會兒,騫珪等人終于消化了之后,再次口呼萬歲。
此事之后,則是第三封旨意。
那就是之前要實行的貨幣政策,從今日起,可以正式宣告實行并下發大明新幣太平珍寶投入使用了。這三件事后,李昀就麻溜宣布了退朝,讓開國第一天的大明臣子們干活干起來。
李昀一跑,好多人就沖到騫珪那兒去問他事。
原先州府各地官員的氛圍就很好,現在大明剛剛開國,臣子們各種黨爭什么也不多。騫珪被圍住后,因為跟大多人關系也算不錯,所以一時也離不開。
不少人七嘴八舌就開始問他秘閣的事,之前沒聽到過動靜啊。
這秘閣的形式一聽就知道,以后奉天殿上朝其實不怎么重要了,大事怕都要從秘閣出,那這七人的秘閣長身份可見有多關鍵了。
葉悠悠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