縷懸法,是沈括認為最好的一種辦法。
這種辦法,首先是要在新繅出的絲絮當中,取同一只繭的絲,然后將芥子大小的一點蠟,綴于針腰,最后將針懸掛在沒有風的地方。
這樣一來,針尖就常常會指向南方。
秦始皇坐在一處視野極佳的高臺之上,他的身邊已經有人恭敬地呈上磁石與鋼針。
他這時代雖然已經出現了煉鋼的技術,但比起后世的鋼鐵,發展得并不算卓越。
春秋戰國時期的那些人,更是難以立即取得鋼針,更別說在天幕放映之時就拿到了。
落日的余暉,灑在秦始皇高大的身軀。
他拿著磁石與鋼針的動作,與地上的陰影錯落融合,畫面神圣而又莊嚴。
秦始皇的影子里兩手重疊,正在將手里的這枚鋼針,放在磁石這一天然磁體上摩擦。
也就是,進行人工傳磁。
隨后他一邊聽著天幕的述說,一邊輕輕地將鋼針,放在自己的大拇指的指甲蓋上。
在這光滑的指甲蓋表面,進行人工傳磁過的鋼針,果然開始搖晃擺動。
最后,它停了下來。
依據咸陽宮的南北方位,這枚磁針的針尖,果然是指向了地理上的南方。
不過,經由仔細對比。
秦始皇發現,他的這枚磁針的指向,與正南方其實還是有一定誤差的。
這是何故
他有些不解,天幕上的確是這樣說,他也的確是這樣照做,但結果卻有所不同。
難道是朕哪里做得不對
正在懷疑自己摩擦磁石與鋼針的打開方式是否正確的秦始皇,忽然聽見天幕說
經過觀察與實驗,沈括還發現,磁針所指示的方向,其實并不是正南,而是微偏東。
磁針指向微偏東南與西北,這在我們現代的科學上,則是叫做磁偏角。
秦始皇哦,原來這個是正常的。
科學磁偏角
秦始皇微微一頓,他這時候才想起天幕之前一晃而過的、大段文字敘述的其中一句
“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
這是天幕所謂“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里記載的詞句,這里還沒有“磁偏角”的說法。
看來,是天幕背后之人的那個時代。
他們擁有“科學”,對世界各方面的探索也更加地深入,并且建立了系統的體系。
秦始皇看著手中的這枚磁針。
他不確定天幕是否有辦法解決這一問題,不過就算有磁偏角的存在
指南針,也已經非常夠用了。
他現在擁有浩浩疆土,利用指南針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丈量地形之類的都能用上。
漢武帝也在做宏觀方面的考量。
至于更多的人,則是在萬分興奮與贊嘆之余,一時竟沒能想到,自己能用指南針來干啥。
墨子感覺特別有用、特別神奇、特別厲害,就是目前還沒想到,可以用來干嘛。
魯班我也是
他們這些時空里,也并不是沒有辨別方向的方法與技術,指南針無非就是更加便攜。
可以給生活帶來便利,但不多。
許行我覺得還不如之前的水碓有用,如果能多多講述農業方面的高級器械就好了。
歐冶子其實我想知道后世的煉鋼技術。
在這個時候,秦始皇領先于眾人,想到了“指南針”至為有用的一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