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咖啡館。宮商羽對著筆記本電腦,正在做剪輯、配樂與動畫。關于許行與諸侯國君等粉絲一致投票選出的農業題材,內容很多。
索性一次性多做幾期,合為一個系列。
當宮商羽打著呵欠,熬夜制作視頻的時候,早至春秋戰國時期
人們已經開始發展“立體農業”了。
在諸侯國君的帶領與支持下,各國都開始尋找一些適宜的低洼地區,嘗試著將農、桑、魚、畜這四者相結合,形成可循環的人工生態系統。
秦漢亦是如此。
在“立體農業”遍地開花之前,這些時空里的人們再一次迎來了碧空的光幕。
數個流光溢彩的篆體大字在天際之上顯現,而這里的人們,對此神跡已然司空見慣。
只見上方
農業良種選育與種子處理
這一條碩大無朋的文字標題,自行旋轉著橫空出世,剎那間,橫亙在廣袤的蒼穹。
自古以來,我們對農作物、畜禽、魚、蠶等農業生物的認識,都在不斷地發展、進步。
在致力于提高生產力的愿景之中,我們積累了各種經驗、創造了各種技術。
我們今天要講的良種選育、種子處理,就是這經驗與技術之一。
戰國時期,楚國。
農家的代表人物許行,剛選了一處低洼地帶的寶地,搭完“立體農業”的框架。
還沒有開始播種。
他聽見耳畔傳來緲緲仙樂之時,便知道今日又有天幕的視頻直播了。
抬頭一看。
嚯,良種選育、種子處理。
許行欣喜若狂地仰面望向天幕,他已經透過這個標題,看見一片更加美好的未來了。
良種選育,首先是選出農作物、林果、畜禽等農業生物的優良個體,然后進行繁殖。另外就是培育新品種。這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春秋時期,范蠡抬起頭。
他現在辭官經商,也曾從事過多種經營,其中便包括良種培育、淡水養魚等等。
范蠡不知道的是,后人對他也有“農學家”的評價。早在為官之時,他就認為
“兵之要在于人,人之要在于谷。”
“故民眾則主安,谷多則兵疆。”
范蠡非常重視農業,盡管已經不在越王勾踐身邊為官,卻也依舊延續經營。
海產、鹽業、飼養五畜、良種培育。
他都有所涉獵。
天幕講起“良種選育”,范蠡非常感興趣。
良種選育的措施,可以追溯到非常遙遠的時代,早在周族先祖后稷之時,就有“嘉種”之說,還有“司稼”一職,負責調查各地的品種資源,指導人們因地制宜選用不同的品種。
春秋時期,孔子的諸位弟子圍在一起看天幕。
弟子們聽到這里,十分有感觸。
因為在他們儒家的詩當中,就有追述周族先祖后稷那時候的“嘉種”。
嘉種,也就是良種。
戰國時期,魏國。
魏惠王與魏相白圭一同在外看著天幕。
白圭這時候還沒有棄官從商。
也沒有去往西方的強秦,看見商鞅變法、重農抑商,而反對他們的政策。
此時此刻,白圭在魏國為相。
他也是一位注重農業生產之人,還善于修筑堤壩、興修水利,自稱治水超過大禹。
欲長錢,取下谷;長石斗,取上種。
在后期白圭經商之時。
認為如果想要賺錢、就要收購便宜的糧食;想要增產便要采用好的種子。
白圭看見天幕的“良種選育”,深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