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森林資源日益短缺,劃重點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大家在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這一點啊
不要竭澤而漁啊
在18世紀20年代,英國每年的生鐵產量還只有兩萬噸至兩萬五千噸。這些生鐵,絕大部分用來生產鑄鐵產品。至于熟鐵、鋼,則是主要依賴從瑞典進口的條鐵。
吳王夫差我笑了。你們的熟鐵、鋼,還要依賴從其他地方“進口”啊。
因為天幕上出現了瑞典、英國以及熟鐵與鋼的組成動態地圖,熟鐵與鋼的標志,由瑞典移動到了英國。所以“進口”一詞馬上解碼了。
吳王夫差我們春秋末期,就有熟鐵和鋼了
這是實話,他們春秋晚期自己本來的冶鐵技術,其實已經可以算是煉出鋼了。
有些厲害的鐵劍,幾乎就是鋼劍
17世紀開始,人們已經在不斷地嘗試使用另外一種煉鐵的燃料,那就是煤炭。
1709年,亞拉伯罕達比在科爾布魯克戴爾鐵廠嘗試使用焦炭煉鐵,獲得了成功。
光幕之上,依然時常顯示著
亞拉伯罕達比a
ahadarby
科爾布魯克戴爾a
ookdae
如此等等,對應的文字。
春秋戰國各時空的人們看著這些歪七扭八的符號,漸漸地也看習慣了。
甚至還能認一點點。
墨子你們十七世紀才開始使用煤炭嗎真的假的還是說才推廣使用
歐冶子焦炭又是什么炭
焦炭,是由煤炭經過高溫干餾所得的產物。也就是將煤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隨著溫度的升高,煤中的有機物分解,其中的揮發性產物逸出之后,殘留下的不揮發產物,就是焦炭。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的焦炭冶鐵法,它所煉出的鐵,含有的硫黃等雜質太多。同時,這些鐵的質地也很脆,不能進行大規模的使用。
歐冶子默默地,將焦炭的制造方法記下來。
干將莫邪也默默地記下來。
他們不知道的是,世界上冶鐵使用焦炭,最早的實例在于南宋末年。
天幕之上,銀灰與黑色的焦炭,呈現出不規則的塊狀,它們擁有大小不等的氣孔結構。
看起來,質地也十分堅硬。
1735年,達比之子改進了焦炭冶鐵法。
這種改進后的焦炭冶鐵法,是在冶鐵的時候加大鼓風機的風力,以此提高熔爐的溫度,同時還有把生石灰等催化劑與鐵礦石混合,防止金屬在融化的時候變質。
焦炭冶鐵法,它的發明與改進是冶金行業的一次重大革命。
碧空的光幕之上,出現了一臺鼓風機的結構動圖,上面還標示著汽桶等部件。
鼓風機運轉著,不斷地運轉著。
動畫里有熔爐、生石灰、鐵礦石
伴隨著布靈布靈的音效,天幕之中出現了亮晶晶的生鐵,如同游戲獎勵一般。
不過,因為焦炭冶鐵的成本挺高,所以它推廣出去的速度十分緩慢。直到1760年,木炭依然是中西部各郡鐵廠大量使用的燃料,冶鐵中心希羅普郡亦是如此。相比于數量稀少的焦炭爐,木炭爐也仍舊處于主導的地位。
直到1761年,約翰斯米頓發明了帶有汽筒的鼓風機,大幅度提高了煉鐵的效率與產量,再加上人們對生鐵的需求量的增長,焦炭冶鐵法的傳播速度也隨之加快了。
在鼓風機改進以前,高爐每星期只能生產十噸至十二噸的生鐵。鼓風機改進以后,高爐生鐵的產量,則增長到了每星期四十幾噸。
歐冶子陷入沉思jg
從十噸、十二噸,到猛漲至四十幾噸光是改進一個鼓風機,居然能起到這么大效果嗎
干將鼓風機也能這么神奇的嗎
他們一邊打算著嘗試使用焦炭,但又被焦炭冶鐵的成本唬住。兩千多年后,成本還高。
那他們春秋戰國,豈不是更高
他們沉思片刻但是這生鐵的產量也超級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