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5年,約翰威爾金森在煉鐵廠中,第一次引進了瓦特蒸汽機。如此一來,煉鐵廠的選址就不再受到森林、水力資源的限制。它可以選在煤礦與鐵礦資源豐富之處。
由此,當時的冶鐵業,便開始獲得了現代工業的規模化效益。
在蒸汽鼓風機之后,人們又發明了一種攪拌法。這兩者共同發揮出了焦炭冶鐵法的優勢。而后英國的焦炭爐數量不斷增長、越來越多,對木炭爐的使用則越來越少,被焦炭爐所超越。
焦炭冶鐵法,也成為了絕對的主導地位。
墨子攪拌法
我記得宋應星的天工開物里也有類似的攪拌法,不過好像不是同一種。
然而,也已經是將“生鐵”炒成“熟鐵”的方式了。
冶鐵業的技術革新,自然也促進了生鐵產量的增長,比如1720年英國的生鐵產量是25萬噸左右,1788年增長到了68300噸,1796年又增長到125080噸,1806年則是243851噸
墨子眼珠子差點給我驚掉。
25萬噸、68300噸、125080噸、243851噸
但是,天幕你這是換了單位吧
不帶這樣欺負人的
與墨子相同的是,各時空里的無數人都被天幕嚇了一大跳。然后又后知后覺反應過來。
嗐
不過這種生鐵的產量增長速度、這種增幅。
也已經是足夠驚人了
從18世紀80年代以后,在大約二十年的時間里,生鐵的產量幾乎翻了兩番。
生鐵冶煉的技術變革,還推動了熟鐵、煉鋼技術的革新。
大約是在1750年,林肯郡的一位名為本杰明亨茨曼的鐘表制造商,發明出熔爐精煉優質鋼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在煉鋼的過程里,將少量的木炭與碎玻璃屑,放在密封的耐火泥坩堝里,使用極高的熱度來熔化它們。
歐冶子問題來了,什么是碎玻璃屑
只見天幕之上,一個名為本杰明亨茨曼的卡通人物,將“碎玻璃屑”與木炭放入了密封的坩堝。
歐冶子看著玻璃,覺得有點意思。
這種熔爐精煉優質鋼的方法,最終得到的鋼稱為坩堝鋼,其中的少量木炭與碎玻璃屑,則是起到一個反應的作用。
墨子反應
懂
墨子馬上舉一反三這就類似于污潮泥曬干、舂成粉,均勻地撒在鐵水上那樣吧
這是先前的歷史視頻里,播放的明末清初宋應星天工開物里的冶鐵方法。
在將泥粉撒到鐵水上之后,就是攪拌的環節了。
還挺像
1784年,亨利科特又發明了一種新的煉鋼法。在生鐵熔化成半流體狀態的時候,進行攪拌,從而煉出熟鐵,再用碾壓機把熟鐵碾壓成鋼。其中攪拌的目的,是要將生鐵里面的碳元素去除。
歐冶子還能這樣操作
碾壓機又是啥。
歐冶子看著天幕上的碾壓機陷入了沉思。
等等,碳元素
他回想起冶鐵、煉鋼之中的種種方法。
難道冶鐵、煉鋼的最終目的。
都是要將生鐵里的碳元素盡可能地去除
歐冶子震驚jg
亨利科特的這一發明,大幅度增加了鋼的純度、提高了煉鋼的效率。漸漸地,英國也從鋼鐵的進口國,發展轉變成為出口國。
他們的生鐵進口量逐年增加,滿足了本國工業生產需要的同時,又將這些生鐵加工成為熟鐵或是鋼,然后再大量出口。直到18世紀末,英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主要的鋼鐵出口國。
進口、出口
春秋戰國各時期的諸侯國,忽然好像明白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