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袁盎引了宋宣公的典故,點出這會引發禍亂,最終祖母還是放棄了立劉武的想法。
他最不喜劉武的原因還有一點,那就是劉武因此派人去刺殺袁盎。
事實證明,有德之人總是有福的,那刺客來到長安之后發現所有人都對袁盎贊不絕口,于是放棄了刺殺的計劃,甚至還提醒袁盎小心之后的刺客。
可惜袁盎終究還是被梁國的刺客刺殺了。父皇也因此大怒,不過有祖母和姑母求情,終究還是寬恕了劉武。
這中間還發生了一道插曲,劉武請求入朝求見,結果著布衣偷偷藏進了姑母的園圃中。
祖母一時間沒找到劉武,竟然對父皇哭喊說父皇殺了她的兒子。
那之后父皇表面上待劉武和從前一樣好,實則漸漸疏遠,再不復從前。
他第一次見到父皇被祖母懷疑后那般脆弱的模樣,一向被父皇偏愛的他第一次體會到不被偏愛竟是如此可怕。
他也就此對梁孝王產生了偏見,不過只能放在心里。
濟川王劉明殺了太傅、中傅,他竟然不覺得奇怪,畢竟梁孝王也會刺殺大臣。
梁孝王的三子劉彭離更不是好東西,這一個個都是歪瓜裂棗的。
礙于祖母,肯定是不能殺的,但漢律在,祖母也不能包庇劉明。大概率就是廢國了,再好好安撫被殺大臣的家人,也不會有再嚴重的處罰了。
總有一天,他要想辦法壓壓這些諸侯王的氣焰。
濟川王劉明的事情剛處理完,麻煩事一樁接著一樁,閩越叛亂,攻打東甌,東甌急忙求救。
這事還與當初諸侯王叛亂有關,吳王劉濞反叛的時候,東甌其實是跟著劉濞的。
劉濞兵敗后逃到了東甌,不過這個時候父皇已經用重金收買了東甌。
于是東甌在丹徒殺了劉濞,把劉濞的首級獻給了大漢,算是將功補過。
劉濞的兒子逃到了閩越,他心里自然對東甌滿懷怨恨,無時無刻不再攛掇閩越攻打東甌。
也不知道越王是不是覺得他剛登基不久好欺負,又沒有掌權,竟聽從了劉子駒的勸說,出兵圍攻東甌。
如今東甌向他求助,他卻沒有兵權,這些事情還要看其他人的想法。
劉徹立刻把田蚡找來,田蚡畢竟是他母親的兄弟,算是自己人,也信得過。
田蚡不把這事情當回事,勸說劉徹別管這事。
“他們越人之間相互攻打都是常事了。再說東甌本來也有叛亂的前科,這種態度反復無常的何必讓朝廷派軍去救當年秦朝都沒把他們當自己人,沒讓他們臣屬,我們又何須動用大漢的軍隊”
劉徹完全沒被牽著鼻子走,要說秦朝不管越人,那也是秦末了,就秦二世那個樣子,他還想管南越王
至于始皇帝,那可是直接派兵攻打了的。他看這些藩國,也覺得還是大漢把它們攥在自己手里好,可惜難度太大,光是一個削藩就夠他受的了。
再說了,這一次何嘗不是一次機會
原本安靜地待在旁邊不說話的嚴助看田蚡這么說,馬上反駁他“若是擔憂力量不足,恩澤不夠,難以援助他們也就罷了。可是如果能夠做到,為什么要放棄”
田蚡剛要再說話,耐不住嚴助的嘴和炮仗似的,壓根不帶停,不給他插嘴的機會。
嚴助看田蚡這種私底下拉幫結派的人不爽很久了。
“況且秦末二世連咸陽都守不住,更別說越了。現在一個小國因為被攻打而困窘,前來告急求救,如果陛下身為天子不去救援,他們還能到哪里去求助,天子又如何君臨天下,萬國為臣呢”
嚴助嘴上對著劉徹說話,眼睛卻盯著田蚡。
田蚡便是嘴再利,也反駁不了這一番說辭。
這話是說到劉徹心坎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