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聊著聊著說到了改革學校制度上。
“說起來,我很喜歡他的一句話。”尚謹最喜歡這句,“毋以日月為功,實試賢能為上。量才而授官,錄德而定位。”
“任子、貲選,終究都是權貴子弟,不能盡最大可能選拔真正的人才。”
任子幾乎就是純粹的關系戶,官秩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員,只要任職滿三年,皆可推薦子孫一人為官。
不論這名子弟德行才干如何,只要推薦就能直接被選為郎官。
要是官員有卓越貢獻或者是皇親國戚,能推舉的子弟更多。
尚謹當初在大秦就是先做的郎官,但那是因為他有功才直接成了中議郎。
而貲選就更簡單了,就一個字錢。
任子和貲選,一個靠家庭政治背景,一個靠家庭資產狀況,一個是貴族子弟入仕的最快捷徑,一個是富豪子弟入仕的最快捷徑。
總之和普通人都沒什么關系。
“以才德推舉,雖說仍然可能是同以往一樣,至少給平民一個機會,他們或許能走上一條路。”
雖說是極其微小的希望,也好過一丁點都沒有。
“若是世家永遠把持著選官,而其他人連一點希望都看不到,最終只會導致災禍。”
劉徹早把董仲舒所言都記住了,立刻想起董仲舒的原話“立大學以教于國,設庠序以化于邑,漸民以仁,摩民以誼,節民以禮。”
“正是如此。”
總不可能一下子躍進到科舉制,察舉制仍然有許多弊端,但總比現在的好。
劉徹看向低著頭的霍去病,敲了敲他的頭“去病也到要入學的時候了,不如進官學”
霍去病這時候早就調整過來了,不管那未曾謀面的父親如何,他該珍稀如今陪伴著他的人。
“入學之后是不是不能見到舅舅和陛下了”這是霍去病最擔心的事情。
劉徹早知道他會這么問,回答道“放假時就可以見到了,和平時一樣。”
“那是不是不能和謹一起了”霍去病看向尚謹。
尚謹點頭道“入學后要專心學業,我不能時時陪著你。”
“那我不去”霍去病猛地搖頭。
“怎么能不讀書呢”劉徹蹙眉道。
衛青則是慢慢地引導著詢問“去病想想,你要是不讀書,以后連兵書上的字都不認得,怎么領兵打仗”
霍去病疑惑地反問“學兵法做什么照著書打仗那不是趙括嗎”
他聽尚謹講過趙括的故事,心里已經把趙括釘在了武將恥辱柱上。
尚謹扯了扯嘴角,真的是莫名符合歷史,就是提前的有點多。
“那只是代表你不能不講實戰,不代表要不學兵法啊。”衛青作為熟讀兵書的人,無奈地摸了摸霍去病的頭,輕聲和他解釋。
尚謹笑瞇瞇地說“我相信去病不學兵法一樣能打仗,可我們大漢的臣子,哪個不是能文能武,出將入相的”
“你看陛下,寫起賦來文采斐然。”尚謹毫不吝嗇地大肆夸耀劉徹和衛青,“你再看你舅舅,熟讀各家典籍。”
“你不想以后做了大將軍,人家拿你和別人比,說你略輸文采吧”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do]
[但是豬豬的文采其實很好,還特別喜歡寫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