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國內興起了俄語熱,到處都建起了俄語學校,他們廠辦的職工子弟學校里從小學就開始有俄語的課程呢。
而且他們這棟筒子樓之前外號就叫專家樓,住的就是蘇聯的專家,這些專家也都有小孩,專家回國后,學校那邊的老師還組織學生用俄語跟蘇聯的小朋友寫信通話呢。
除了學校,工廠里學俄語的氛圍也很濃厚,大家還經常唱俄語歌呢,廠里就算不識字的工人現在也都會上一兩句的俄語了。
喬竹芳之前在廠里食堂打飯,經常能遇到蘇聯來的專家,沒少跟人家打交道說幾句話,她的俄語說的雖然不算溜,但是日常簡單交流是沒有問題的。
正巧這會兒收音機里也有教俄語的節目,在家里又沒什么事干,剛好可以教孫女講俄語,這樣以后上學的時候學起來就輕松了。
喬嘉嘉自然是無可無不可的,學一學也無所謂,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學俄語打發時間也不錯。
正好她俄語也不太會呢,她前世比較熟練的外語中絕對不包括俄語。
前世她碩博出國留學,在國外待了年,英語已經達到僅次于母語的水平了。
再加上她當時的博士導師是個法國人,法語她雖然說不算特別精通,但是卻也是會幾分的,只不過方向有點偏了,會的大多是一些金融方面的專業術語,日常交流簡單說一點還行,就是沒有英語那么得心應手了
除此之外她還會一點點西班牙語、德語、韓語、日語、俄語,而這個會“一點點”是寫實,不是謙虛,她當時每種語言都學了萬能的幾十句話,比如“你好”、“謝謝”、“辛苦了”、“請問一下你的名字”、“吃什么”、“路怎么走”
每種語言她也都能流利地說出自我介紹,不過也就僅限于此了,跟英語還有法語的掌握程度沒法比。
她是聰明不假,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她太忙了,壓根沒有時間多花心思去完全掌握那么多門語言,學幾句比較常見的夠用就行。
雖然這樣有些取巧,但是在國外餐廳打工的時候真的很好用,她的時薪比起其他人還多了不少呢,客人給的小費也是她收入的大頭。
總的來說多學一門語言也是好事,喬嘉嘉對于奶奶要教她俄語這事并不抵觸,她俄語也會個幾十句,有了基礎,學起來應該會很快吧
喬和平還有何英英兩個人也是會一點俄語的,這會兒只要是識字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會點俄語,這也算是個流行了。
兩人看著媽在教嘉嘉俄語,下班回來也會湊過去教幾句。
喬嘉嘉這會兒一歲多點,正是小孩子學說話的時候,怕聰明過頭顯得太過妖孽,她還有意地控制著自己呢,但就是這樣,在喬竹芳這個奶奶眼里,她也天才地不得了了。
喬竹芳一邊在旁邊看著兒子兒媳用俄語跟孫女說話,一邊道“等過段時間你們爸閑下來了,讓他再教嘉嘉幾句德語,你們看嘉嘉學俄語學得多快啊,肯定是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