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兄弟雖然知道他們也逃脫不掉,但還是想盡力多拖兩天呢,萬一呢萬一就能留下呢
只是沒多久,他們就知道了,廠里是有精簡指標的,沒達到這個指標之前,肯定是不會停止精簡的,等他們這批五八年以后進廠的農村人都精簡完了之后,還得繼續動員那些五八年以前進廠的農村職工呢,不然這個指標都達不上。
何成文、何成梁兩兄弟這個時候也終于心如死灰,打算回家跟家里商量一下要被精簡的這個事了,家里人都還不知道呢。
何英英也是知道廠里的精簡政策的,因為兩個侄子的原因,她把廠里下發的文件來回看了好多遍,想要留下還真的困難。
最近政府關于精簡職工的工作會議開展地十分頻繁,就幾天時間,文廠長還有廠里的黨委書記沒少去政府那邊開會,多的時候一天三四場。
而且現在還實行獎懲制度,對于完成精簡職工指標任務的企業實施政策獎勵,而動員職工回鄉指標完成太少的企業在大會上立典型批評,總之政府那邊對精簡這事狠抓落實,各個國營大廠的壓力很大。
因為最近鋼鐵廠精簡職工的指標一直都沒達標,文廠長急得嘴上都起泡了,廠里的動員廣播也一遍一遍地放著“黨中央、主席發出工業職員大辦農業的偉大號召,積極響應,奔赴農業一線,回鄉支援農業生產”
何英英想不出辦法,最后直接勸兩個侄子道“反正現在廠里也沒有強迫離開,只是在一直動員而已,你就先不管,廠里不是有精簡指標嗎拖到最后廠里那個指標達到了,你們就算沒走應該也不會逼你們。”
何成文、何成梁雖然也覺得姑姑說得有道理,可是在一次次的動員談話中,他們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內心在不住地動搖,甚至在想,會不會回去比較好畢竟也是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去支援農業,農業好像比工業更需要他們不回去思想覺悟是不是不夠高
像何成文、何成梁這樣正在動搖的工人不在少數,大家都在思考到底要不要返鄉。
文廠長作為鋼鐵廠的廠長,其實心里也不想精簡職工的,現在追求高速度高質量的發展,他們鋼鐵廠每年也是有增長的高要求的,為了達到上面安排的指標,生產任務十分繁重,就這樣了還要精簡職工,以后人手不足了,生產肯定是會受到影響的。
再加上前幾年新建了不少車間,而那些新車間里的工人幾乎都是五八年以后新招進廠的,這次精簡完成后,那些新車間估計得空一大半。
文廠長為這些實在犯愁,頭上的白發感覺更多了。
只是不管怎么樣,現在既然國家號召了,為了國家的發展,無論如何也得克服困難,盡量動員的。
想到這里,文廠長召集廠里領導班子開會,繼續商討精簡動員這事。
陳建明他聽著文廠長那幾句重復來重復去的話,有些無聊,動員什么動員,還什么以自愿為主這得弄到猴年馬月才能完成精簡照他的想法,對于那些不識趣的,直接一紙辭退就行,跟他們客氣什么
想到這里,陳建明直接在會議上站起來提議“廠長,依我看來就不能給那些工人好臉色,就得嚴厲一點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