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的時候,這些人表述出來的意思只有一個,詢問程建功什么時候再弄一些舊的回來修好,甚至還有催他趕緊的。
不過程建功也一直統一說法道“這些東西就算是破爛也不好買,等將來有了,一定給你們說。”
事實也擺在這些人的面前,也由不得他們,只能就這樣了。
眨眼就臨近年關了。
村里面養了一年的豬也要開始有收獲了。
第一批動起來的自然是村里面那些年初的時候提出來的參與養豬的人家。
因為今年養豬場的舉辦,村里面的人家都跟著養豬場學習更加科學的養豬,所以大家今年養的豬可以說的上是大豐收。
就算最差的也有一百五六十斤斤了,大多數都在兩百斤左右。
按照當下一半一半的規定,村里面光是這一筆就已經收了不少了。
當然了,對于村里面的人來說,能把一頭豬全須全尾的養好并且養的超級好,然后在年尾的時候收獲其中的一半同樣也是一大筆收入。
當下生豬的收購其實有好幾個標準,那些專門收生豬的工作人員可都是神眼睛,只需要稍微檢查一番就能完美看出來一頭豬到底都是什么品級的。
自然了,不同的等級也就意味著不同的收購價位。
就在外面很多地方都在想方設法讓自己養的豬的評級能更上一層樓的時候,上塘村這邊則因為大家今年的豬養的都不錯且他們有自己的加工和銷售渠道,所以由程建功提議,然后經村里面開會討論了一番,最近決定村里面所有散養的豬都按照最高品級收購。
六毛二一斤。
這一舉動可是讓村里面所有參與養豬的人家都歡呼了起來。
要知道,按照當下的這個算法,他們幾乎每戶人家都能分上五六十塊錢呢
這可是五六十塊啊
而且還只是養豬一年的收入,不包含過年之前村里面還會有的一次分賬,也不包含養豬場那邊到時候答應給的福利。
也就是說今年的這五六十塊錢完全就是在往年的基礎上多出來的收入,大家伙又怎么能不激動呢。
往年,他們一年到頭在地里忙個不停也攢不到十塊錢呢。
不過開心之余又有人多嘴來了一句,“可還是比不上去年過年前分的那一筆,那次也不少呢,而且幾乎都是純收入,如今這五六十也包含了一部分當初買小豬仔的錢,那時候是村里幫我們墊付的,不能算我們的純收入。”
“瞧你這話說的,那山里面的野豬也不能一直讓我們打啊,去年那是運氣好,加上建功有本事都給賣出去了,這才讓我們意外賺了那一大筆,也是因為去年,我們今年才能過的這么好啊,你瞅瞅,這附近哪個村子能比得上我們村的,你不能光惦記著只收入不付出啊”
“就是,天上可沒有一直掉餡餅兒的事兒,況且我們現在的日子真是過的越來越有滋味兒了。”又接著有人感慨說“有了這筆錢,后面幾年我們再加把勁兒,到時候也能蓋起磚房了,雖然不算是樓上樓下,但好歹也算有電燈電話了啊”
“那你干脆再加蓋一層,弄他個樓上樓下不就行了。”
“他不是不想弄,怕是蓋不好吧,人家城市里面的高樓聽說都是專門設計過的,哪像咱們這兒就隨便一蓋,到時候塌了咋辦”
“去就你一張嘴會說話,呸呸呸別咒我們家”
“”
這樣熱熱鬧鬧的場面幾乎每天都上演著,是因為如今大筆的收入給所有人都帶來了底氣和喜氣。
現在整個上塘村就像是被蜜罐子包圍了一樣,不管是誰見面了都笑呵呵的,就連打孩子的都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