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盡快派人去尋那天花牛,試試這牛痘之法。”胤礽在黑暗中摸了摸她的頭發,用一種鄭重無比的口吻說道,“回頭若有成果,我一定告訴皇阿瑪,這都是你的功績。讓我的阿婉也能流芳百世”
程婉蘊聽到太子愿意嘗試就悄然吐出一口氣,放松了下來,隨即聽到他說流芳百世,不由輕笑出聲“我不過說了個故事,何談功績呀這些您還是留給那些將生死置之度外、不畏艱難險阻研制出牛痘法的太醫們才是”
胤礽堅持道“不會少了他們的功勞,但是這法子是你獻上的,那你的名字也得鐫刻在史書之上才是”
“那我就先謝過太子爺了,等您的好消息。”程婉蘊爭辯不過他,便笑了笑,其實她心里在想康師傅才不會同意呢
她向太子引出了牛痘,心里就松快了,后續自然就讓太子他們去忙活,她才不操心呢她一邊養腿腳一邊養胎,很快就到快生產之日了,隨即這“除夕夜謀害皇嗣之案”也漸漸有了定論。
唐格格那兒的版本是,那高答應與王答應同年入宮,卻比不得王答應貌美,每每聽聞王答應侍寢便嫉妒非常,而且王答應因受寵又有鈕祜祿貴妃庇護,很受內務府巴結,那高答應卻連一筐銀霜炭都要不來,冬日里凍得手指都生了瘡,并且她堅信王答應能日日燒那么多炭,都是因為內務府拿了她的分例去奉承的緣故。她深受其害
這禍根早就種下了。
平日里鈕祜祿貴妃看得緊,王答應出入都前呼后擁,高答應尋不到下手的機會,又嫉妒她身上頭上全是御賜之物,穿戴得比貴人常在還要好幾分。她像個毒蛇似的,總躲在暗處窺探著王答應的一切,不僅要評頭論足傳些謠言,還要陰謀詛咒,聽聞她床下就有好幾個稻草扎的小人,貼著王答應的名諱和生辰,拿銀針扎得千瘡百孔
“實在是太可怕了,這樣的人。”唐格格撫著胸口感嘆,“人家分明沒對她做什么,她卻因眼紅眼熱,就生出這么多事來”
很快,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就擺到了高答應面前王答應竟然私自支開了宮女,獨自一人走到人群最末尾,所有人都在看煙火,人擠人,沒人注意到她。
于是就有了后頭推搡的事,高答應或許只是想渾水摸魚害得王答應摔倒小產,誰知又連累到了程婉蘊,皇嗣和東宮同時被害,康熙這是拼著把紫禁城都翻過一遍來也要查個水落石出了。
高答應很快落網了,等待她的是法律的制裁,哦不對,是康熙的制裁褫奪封號,貶為庶人,賜白綾一條即刻上路,再用席子卷了扔到亂葬崗去。
至于惠妃她當時與大阿哥、大福晉在一塊兒,距離案發現場十分之遙遠,且有大量人證證明她因病已免了請安有兩個月,許久未曾召見過高答應,大宴開始以后再也不曾說過話。
但惠妃娘娘還是親自到乾清宮脫簪請罪,說她身為延禧宮主位,因近來身體不適,未曾及早察覺高答應有如此心腸,竟做下此等禍事,求康熙降罪于她。
康熙把人攙扶起來,嘆了口氣道“你是太和氣了,才屢屢管不住下頭的人,以后也要恩威并施才是。”
惠妃抹著眼淚謝了恩。
太子爺回來告訴她的版本卻是高答應背后的人是康親王杰書,她家里與康親王的門人是七拐八彎的姻親關系。
“康親王自從烏珠穆沁一戰后,一直記恨著我,”太子冷冷道,“他吃了敗仗,倒怪我糧草未及時運到,后來受到皇阿瑪冷落,也懷疑是我進了讒言的緣故。”
胤礽這話只說了一半,實在不敢說他監國也不過是照著康熙的章程辦事罷了,糧草此等大事,自然都是快馬送到軍前由康熙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