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為了避免百姓被海寇劫掠,原本依舊延續順治朝沿海居民內遷三十里的“遷海”政策,但康熙二十二年全面開海以后,這個政策便漸漸荒廢了,沿海居民又回來重操舊業,因此程婉蘊便能看見在南北兩邊的炮臺之后,已經聚集了大小數個村落,不少舢板船、縱帆船停靠在岸邊,漁火如星散落其間。
他們的船靠在北岸,德柱領會了太子爺微服出行的真諦,包船的時候把人家船老大船上三百斤粗茶一并包下來了,裝作要采買船上補給預備出海貿易的商船隊,由于裝得過于逼真,下船的時候還有不少黑黝黝的水手圍過來打聽他們什么時候出發,要不要聘船員。
差點沒把德柱問露餡了。
程婉蘊跟著太子爺信步走在北塘北營沿海那荒僻
的小漁村里,這里民舍不多,大多都是近海漁戶,北面便是水師營房、炮臺墩臺、馬場,南邊倚海。由此可以看出,這村子實際上也是海防功能大于百姓生活的小聚落。
太子爺走得很慢,不知道在看什么、找什么,程婉蘊卻被這沿海的特色房屋吸引了,這兒的屋子以厚石砌墻,再將海草曬干后苫蓋屋頂,然后又將漁網罩在房頂,壓上石頭,這屋頂就不會被猛烈的海風刮走了,還能防鳥在屋頂筑巢,實在是很聰明的做法。
胤極卻在看路上的人,他走了那樣久,竟然沒看見一個官兵。
村子很小,繞一圈也不費什么功夫,最后胤極在水師營房外頭發現了一個戲臺子,還有個小賭場,里頭倒是熱鬧非常,單看外頭的軍馬,就知道里頭聚飲玩樂的是什么人了。最諷刺的是,這兒顯然是這村子里最繁華之處,寒風中徘徊著不少兜售果子、酒水的小販。
就在這營房不遠處,還有個生意極好的所在雞毛房。這些房屋像是半地下室,用石頭或泥土隨意地壘成,里頭房頂上都懸著一個裝滿雞毛的箱子,每到寒冬大雪時節,有很多流離失所沒有房屋的乞丐、百姓,為了活命不被凍死,會花上一兩文錢擠到這洞穴一般的雞毛房里,以雞毛圍身,人與人相倚而睡,以此抵御冬日夜晚刺骨的寒。但這樣的房子是商人出于盈利的目的開設的,而不是朝廷或官府的濟民措施。
僅僅隔著一條彎彎曲曲的街道,一面是官兵徹夜狂歡,一面是雞毛房里人滿為患。實在是太諷刺了。
這是不會出現在史料里的細枝末節,但程婉蘊和太子都親眼見到了。
還沒去炮臺上看過,但胤初已經知道為何海寇突然來犯,登州沒有派援軍、北塘炮臺上僅剩一家拋頭顱灑熱血的忠骨他氣得渾身發抖,下意識去摸腰間的刀了。
這時,幾匹駿馬潑風般從遠處碼頭方向奔馳而來,激起滿地煙塵,等馬匹行到面前,馬上人翻身下馬跪在胤初面前,他才認出是自己另外兩個哈哈珠子,之前一直跟在四阿哥、五阿哥身邊,作為糊弄沿路官員的障眼法存在。
奴才叩見二爺,四爺領親兵三百,船已到了碼頭。
胤初沉著臉點點頭“你們起來吧,我知道了。”那股未發泄出來的怒氣被他壓在了心底,像是烈火灼燒著他的五臟六腑。
隨后,斜旁里伸過來一只微涼的手握住了他的手腕,
胤初微微一怔,轉過頭去便看見了程婉蘊沉靜的面容,她平靜無波地對他說“二爺別急,有句俗話說得好沉疴宿疾不宜攻之猛劑,若循循調養則事半功倍。吏治是如此、軍政亦是如此。
治大國如烹小鮮,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程婉蘊能跟感覺到太子爺此時心情極差,但一時棒喝、殺幾個人并無濟于事,回頭太子爺走了,這兒很快又會恢復成這幅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