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海寇都有一個特點,有據點、有組織,人數眾多、武器精良。清朝的就弱得多,甚至一般只敢劫掠遠海小商船。
但這一次的海寇顯然出乎所有人預料。
趁著夜幕掩護,程婉蘊第一眼瞧著像是小舟一般的船映很快在驚濤中顯出真身,這些海寇的船只高而大,甚至還裝了幾門炮,這可和太子爺口中之前那些小打小鬧、旋起旋滅的海寇截然不同。
程婉蘊心跳如鼓,她提著裙子就往船艙里跑,正想向程懷靖與富達禮預警,就聽炮臺上傳來一聲又一聲急促的海螺號聲,并燃起了積柴烽煙,于是整個海岸都騷動了起來,到處都響起震耳欲聾的警鳴鑼。
還在近海捕魚的漁戶立刻丟了手上的漁網,拼命劃著小舟往岸邊逃,原本就在岸邊灘涂撿花蛤蟶子的村民也紛紛棄船而逃。
富達禮與程懷靖也面色凝重地站起來,急忙領著親兵護送程婉蘊下船,另一頭胤禎帶來的三百親兵也連忙往炮臺的方向跑去接應兩個主子。
“程二爺,你帶二十人,把馬遷走,護著程側福晉先往通永方向走,切記千萬不要在這附近的村子停留一路跑別回頭”富達禮下船后幫著程懷靖將馬牽了過來,“我去炮臺護著太子爺下來,咱們晚點在通永縣回合
說完,他也不等人回答,拔出刀就沿著海岸往炮臺的方向跑去。
程婉蘊知道自己就在這里只有壞處沒有好處,立刻就拉上嚇壞的碧桃,給了碧桃一匹馬,自己也在懷靖的幫助下翻身上馬,就在她沿著薊運河往西跑的時候,炮臺上黑漆漆的炮口接連轟鳴了起來,火光沖天,沉重的炮彈一個個壓在海面上,濺起巨大的水花。
海寇領頭的是兩艘帶炮的艦船,后頭是十幾艘運人船,在艦船的掩護下已經飛快地接近了海岸邊。
風在耳畔呼嘯而過,程婉蘊頭一次縱馬狂奔,她的眼睛幾乎都被風吹得睜不開了,但她還是拼命回頭看了一眼。
炮臺上下來了七八人,打頭的老頭和三個中年人手持刀盾、長槍,后面更年輕些的肩扛斬馬劍、蝎子尾,這都是前明抗倭常用的武器。
隨后那幾個人不顧四阿哥與太子爺的阻攔,毅然登上已經年久失修的五艘戰船,對面的南營炮臺也在瘋狂朝海面發射炮彈,掩護著袍澤義無反顧朝著海寇披浪斬濤而去。
他們主動出戰,吸引了好些海寇船的注意
力,隨即那顧家兒子立刻駕駛戰船上裝滿火油的火攻船,在炮彈與夜幕星河的掩映下,悄然貼近了海寇敵艦,他操縱船只十分嫻熟,不一會兒便將小船與敵船緊緊鉤牢,這時海寇船上已經有人發現了他,正哇哇大叫地張弓對他射箭,那顧家子拼著胸口中了一箭,用嘴咬開了火折子。
隨即一個縱身跳船逃生。
轟天的火光瞬間照亮了海與天原本寧靜的海濱立刻變得煉獄一般。程婉蘊見了熱淚盈眶,忍不住勒緊韁繩,她耳邊傳來了懷靖著急的呼喚“大姐快走”
海寇已經有零零星星登陸海岸的了,那些海寇大多個子矮小,有的穿著古怪的盔甲,有的干脆光著膀子和腳,手舞長刀,“啊哇”地怪叫著,兇神惡煞一般向岸上還未來得及逃離的漁民沖了過來。
這時,四阿哥帶來的三百親兵幫了大忙,他們迅速搭上長箭,瞄上搶灘登陸的海寇,嗖嗖地射了一輪箭雨,利箭裹挾著破空聲直向那些海寇飛去,眨眼之間便射倒一大片,除此之外,親兵統領還帶著鳥銃,叫奔逃的百姓有了喘息的時間。
本來大刀已經砍到頭頂三寸的漁民撿回了一條命,連滾帶爬地往村子里跑,富達禮和慶德一人橫刀護在太子爺面前且戰且退,一人騎上馬飛奔向村北營房去搬救兵。
程婉蘊的馬已經快要穿過她傍晚溜達過的村子,之前冷冷清清的街道上多了慌不擇路奔逃的村民,還有許多剛提上褲子,醉得連直路都走不了的八旗官兵拖著武器也往炮臺相反的方向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