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偏殿正是如此,全按上了方塊透明玻璃,在這里頭,沒有沉悶的燃香的余味,也不陰涼昏暗,里頭夏風與陽光都能隨意來來去去,還能映出外頭湘竹的影子。
太子嬪娘娘就站在明亮的偏殿里,陽光正打在她身上薄紗衣裙上,她沒有特意打扮,舒舒服服地穿著家常衣裳,頭上只戴了一個小小的珍珠鈿子,可是依舊風姿卓綽,就好像生來就長在這微風、這竹影里的一般,美得令人心悸。
在御花園的時候,兆氏被留牌子時遠遠地瞥見了一眼,但沒敢細看,今日才算得見,才知道為何宮里的太監們都說,太子嬪娘娘,那是仙女下了凡的。
之前還以為是奉承,如今才知道,竟是實話。
兆氏和秀女們一齊福身行了禮,便笑著道“今兒叫你們來,是有些想問你們的話,我都在紙上了,坐下用茶、用點心,順道替我寫幾個字吧。”
“是,娘娘。”眾人福身應是,在姑姑們的指引下分別落座。
兆氏望著桌案上攤開的兩張長卷,上頭用娟秀的簪花小楷整齊地寫了不少問題,她定睛一看,只見第一行字是“勿欺瞞”、“題有相似,作答勿自相矛盾。”、“請在一炷香內答完。”
接著才是第一道問“請自省自身,絕大多數時刻,您覺得自己是”請將以下答案的序號填入橫線中
“甲、總能夠細致入微地思考問題。”
“乙、總能夠包容與自己想法相左之人。”
“丙、行事之前會預估可能發生的各類情形。”
“丁、總能夠滿懷信心面對挑戰。”
“戊、”
兆氏看得有些恍惚,卻又下意識去思考,自己是怎樣的人呢
不對她聽說被傳召去永和宮與翊坤宮或是永壽宮的秀女,要么是考驗繡活、要么是陪伴娘娘們喝茶說話,要么是賞花行花令,怎么輪著她,就成了考科舉了
和兆氏一般愕然的秀女不在少數,但坐在她左手邊、斜前方的富察舒和居然已經淡定地執筆蘸墨,開始作答了兆氏心里一陣慌亂,連忙也拿起了筆,咬著筆桿子思考了會,在第一道問的末尾猶豫地添上了“丁”字。
以往她阿瑪讓她做一個很難的卯榫結構時,她即便絞盡腦汁、熬三個大夜也會琢磨出來,她覺著她算得上是個不畏艱難的人吧。
磕磕絆絆地答完一卷,下一卷居然寫著“百科常識”,第一道問是“請問詩句西出陽關無故人中的陽關指的是大清現今哪個州府含蒙古諸部”
兆氏“”默默地流下了學渣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