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有關老四的動靜,胤礽不僅沒有覺得自己被背叛,反而有種油然而生的驕傲。幾日前,胤禛還看不穿老八那烹油著錦的人望之下的虛妄,如今卻能準確地避開這火坑,保全自身了。
他總算沒有白教這個弟弟。
胤礽心里安定了。皇阿瑪越是這樣做,他越是知道自己沒事了。
程婉蘊也看了這條子,心想,歷史果然還是進展到了這一步,但她心里也安定了。知道歷史上廢黜太子細節的她,很明白這一場推舉壓根就不會成功,康師傅多精明一個人,他怎么可能會愿意聽群臣的話來決定繼承人要這么說,誰聲音大就聽誰的,國家的承續哪里是這樣草率的事情
更何況,康熙是清朝中央集權開始高度集中的第一人,這是每個封建王朝歷史發展的必由之路,他一輩子都在跟滿清遺風做斗爭,只要學過初中歷史的后世人都知道,權利的高度集中才是封建王朝的基本特征,中央集權也是一代代不斷加強的,要想重開八王議政的舊俗,自康熙以后都絕無可能。
前朝的皇權集中可能主要表現為廢丞相設尚書等,但在清朝,就是從康熙手上開始的收旗權、設南書房,遏制議政王大臣,到了四爺時期直接設軍機處,漸漸連內閣都形同虛設了。
不過歷史上推舉太子似乎是康熙意識到自己冤枉了太子想將太子二立才使出來的招式,誰承想底下的人紛紛串聯推舉八賢王,佟國維等心腹老臣親身下場,可把康熙氣得夠嗆。
那么,歷史已經有些扭曲的現在,還會這樣嗎
程婉蘊能站在歷史長河上看得清楚,但身在這個時代的人卻很難能看透
歷史規律、清醒地抵制所謂做天下之主的誘惑。
幾乎是康熙一放出話來,外頭就咋咋呼呼地掀起了不少聲浪,由保舉直郡王的、有保舉八爺的,連人在京城的三爺都有人搖旗吶喊。
胤礽看完條子燒了,卻附耳到程婉蘊耳畔“阿婉,用你的人替爺傳個話給老四,只說他媳婦之前為皇太后抄的明王經極好,記得拿到有名望的佛寺里去開光。”
程婉蘊聽得云里霧里,但還是讓人傳了,于是在一堆烏泱泱的熱鬧里,四爺便顯得十分突出唯獨他約束好門下屬人、妻族、母族,仍然悠閑度日。
十三和十四騎馬到張家口行宮找他,他正帶兩個兒子種田程婉蘊在張家口行宮后山的空地上讓人墾了兩塊菜地,拿竹籬笆圍了,在里頭種了些土豆、白菜、豆角子,她們不在的時候便由行宮里的太監輪流照顧,收獲的瓜果蔬菜也都給行宮太監們日常吃用。等她每年來木蘭,便讓孩子們去管,這是她給弘晉、佛爾果春弄的“科學觀察田”。反正她小時候上科學課,小學里就有菜園子可以讓他們摘茄子、摘黃瓜的,她以前最喜歡上科學課。
胤禛便在兄嫂給孩子玩的菜園子里松土、除草,再讓弘昀、弘時都親自抬了水來澆,十三十四進來的時候就看著三個泥人、赤著腳、褲管卷到膝蓋上頭,他們的四哥蹲在菜園子里,津津有味地跟兒子們講收獲后在冬季如何伺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