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婉蘊本來想著一家子聚聚罷了,誰知何保忠折回來說太子爺去請康熙了,這下就不能真隨便拿一鍋亂燉給康熙吃了,于是趁著太子爺去請人的功夫,她帶著兩個媳婦、領著弘晉、佛爾果春、永琛,以及弘暄的女兒她前一陣剛得了名兒,取名寧聶麗齊格,是春天的意思。猶如放羊一般將他們散進了菜園子里摘瓜薅菜。
圓明園里也是有菜圃的,有一大片稻田,還搭暖棚種了一堆瓜果蔬菜,規模很是不小小太監肩頭馱著永琛讓他能夠到攀得高高的黃瓜,寧聶麗齊格則蹲在地上專注于用木鏟子挖土豆。
順頌懷著身孕,被程婉蘊塞了一甕鮮榨的橙子蘋果汁,用造辦處新造出來的玻璃吸管喝著,坐在田埂邊的小兀子上替孩子們看著菜籃子,見女兒弄了滿臉泥點子,艱難地抱著個大葫蘆瓜跑了過來,不禁笑著掏出手帕替她將小臉蛋細細擦拭干凈。
食材采摘好了,便又浩浩蕩蕩地回了接秀山房,開始指派活計弘晉和佛爾果春摘菜、永琛和寧聶麗齊格負責在一旁給小叔和小姑加油打勁順便投喂點零嘴和糕點,舒和挽起袖子露一手富察家傳的烤羊腿,順頌被程婉蘊安排坐在火爐子邊,塞了個銅制南瓜小手爐,再塞了盆堅果,又叫宮女替她翻話本子看。
順頌已然習慣了,當年她和舒和同時有孕,太子嬪娘娘就是這樣照顧她們的。免了規矩不說,變著花樣做些好吃的,賞些好玩的,冬日早早就給足了銀霜炭的分例,夏日又催著太子爺搬到園子里,給她們分了不受西曬、背陰處最涼爽的院子,總之方方面面都考慮得足足的。
約莫三個月身子穩當了,就催著她們讓家里人進宮陪伴,一直到生產,葉赫那拉氏都能在身邊照顧女兒,這讓她們家一直感恩戴德,葉赫那拉氏已經從原本擔憂順頌被婆婆磋磨,后來成了教訓順頌“太子嬪娘娘菩薩般良善賢惠的人,你可更要乖巧懂事,別給娘娘添麻煩”
寧聶麗齊格兩歲了,她又揣上一個孩子,葉赫那拉氏卻懶得在宮里常住了,她理所應當地說“你阿瑪時常躲懶不愿去坐班,額娘得好好盯著他上進,否則丟了官可怎么是好咱們家也是弘暄的臉面,再者你如今不是第一胎了,娘娘又是這樣和氣的一個人,額娘偶爾進來一回就是了。”
順頌覺著也是,而且她阿瑪這官也算弘暄在太子爺面前替她阿瑪求的,是宗人府里的一個小主簿,雖只是個七八品小官,但對她們家里而言也夠了。
弘暄和弘晳那么大了,也漸漸開始替太子爺分擔些差事了。
弘暄擅詩文,被太子爺放到翰林院跟在程懷章身邊學習,也協助誠親王編纂歷書和法律,每天都要讀一堆堆又厚又晦澀的古籍,有時還往家里搬一抬抬的竹簡,都散了架的,還得一根根拼湊,極耗費精力與時間,但弘暄干得認真又起勁,順頌也時常替他分揀竹簡,權當孕期時打發時間了。
弘晳則在工部,八爺圈禁后,工部沒了主事阿哥,太子爺塞了五爺進去,但五爺只是坐在值房里喝茶的彌勒佛,如
今工部的瑣事大多是弘晳與萊布尼茨領著工部上下官吏一并統領,弘晳還借鑒了程婉蘊管理后罩房員工的“層級責任人”的模式,一層一層設置第一責任人,每個人的工作分得很細,每人都有自己專項負責的工作,若遇上那些大事兒,便成立個“專項工作小組”,專門抽調人一起做,因此工部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再也沒有出現太和殿的燈損壞了大半年也沒人去修的現象,被康熙大加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