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禪院研一親自來到他面前,按著他的頭寫稿。
雖然例子不太恰當,但大概就是這樣的意思。
而高爾基會心甘情愿接受「被安排」嗎
像電路按照正確的方式連接,電流終于可以流竄。
當按下開關的那一刻,被儲放在清張腦海中的所有看似多余的線索,在此刻都過電般串聯了起來
薩沙說,士兵的行動是提前一天安排好的軍事任務
哪有時機這樣巧合的軍事任務在他們做好模擬對戰的準備后,「恰好」保羅魏爾倫就來了,于是軍隊可以「恰好」地作出防衛,將損害降至最低。
不如說,整件事看起來是全部在高爾基預料中的。
而費奧多爾的想法還要多一層。
「世界上沒有什么預料,只有有所準備的必然。高爾基只需要提前將國防部長要來西伯利亞的事情主動透露出去,自然會有引來想要他性命的暗殺者。”
費奧多爾悠悠說。
「更或者,暗殺王根本沒來,高爾基只是在借這個名義,親手除掉和他政見一直相悖的國防部長。」
畢竟俄羅斯沒人知道保羅魏爾倫的動向,異能者橫跨大陸也不是難事。只要高爾基咬定國防部長的死是暗殺王做的,那么這件事就只會被徹底定性。
看著翻譯器上的話,松本清張本不想懷疑高爾基的秉性,但也忍不住順著費奧多爾的「陰謀論」思考了下去。
順著這個思路的話,高爾基之前說的所有話都可以理解為完全相反的意思。
「陀思妥耶夫斯基兄弟會去該去的地方。」
不是莫斯科,而是在暗示他們趁這里機會離開基地,基地發生大事,士兵全部調開,想要趁亂逃走并不算困難。
「你留在這里。」
是在警告松本清張,當「國防部部長死于法國暗殺王之手」的消息傳遞開,登上這片大陸的所有外國人都有戰犯的嫌疑,包括他。
西伯利亞沿途的士兵和土著不會覺得逃亡的俄羅斯兄弟奇怪,這在西伯利亞是很司空見慣的事。
但只要遇上清張,絕對會把他當作可疑的犯人處理。
「他們今晚出發。」
也只有今晚一次機會了。
包括立刻指認出「暗殺王」保羅魏爾倫也是可疑的,高爾基一直在門外沒有離開,不可能那么快就得出結論。
如果費奧多爾的「陰謀論」是真的
馬克西姆高爾基在遠離政治中心的西伯利亞,解決掉了不做實事又對他指手畫腳的長官,給長期壓抑著的民眾找了一個情緒宣泄口,無關國內的宗教紛爭,矛頭直指暗殺王的祖國法蘭西。
而自這以后,即使新上任的長官依舊和他政見不合,也不敢前往西伯利亞和他對峙。
總統之下,他將完全掌握西伯利亞
清張發散性的思維還在想,要是研一君知道這件事,是不是就不會再變身無情的催稿機器。
萬一自己也學高爾基,兜著圈子把人宰了,好給自己換一個好說話的編輯
當然,松本清張是絕對對禪院研一有什么不滿的心思絕對沒有
震耳欲聾的爆破和雷聲還在作響,這次伴隨著大規模武器的響動,炸開的碎石和雪沫濺出極遠的距離,火光也冒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