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說說人。
古代華夏的言本位思想,重文輕技,大家都想做官而不想搞研究,行業內無人,這也就限制了科學思維的發展。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把百姓分為四等,從上到下分別是士農工商。這個分法出自于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管子小匡中說“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但在那會兒,這四個等級的劃分還不是那么的嚴苛。比如其中的士就包括了武士,而不僅僅是文士。而代表農和工的墨家以及農家,也曾經輝煌過一段時間。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儒家強化了這個等級概念,將它變成了一個完全金字塔式的階級模型,將讀書人定為最高等,而耕種者給國家上交大量賦稅,也不能忽視。至于小手工業者和商人,在儒家看來都是逐利者,是君子的反面,成為了社會底層。
在學堂里瑯瑯讀書的學子;
在地里面頂著太陽辛勤勞作的農人;
拿著工具正在制作器具的匠人;
在店鋪內迎來送往,笑容可掬
的商人;
這些就是管仲認為的主要國民構成。國之石民也,石在這里的意思是柱石。
仙畫中的士農工商,各司其職,看上去似乎非常的和諧。
西漢的董仲舒心中卻如重錘砸過,站在原地,耳中轟鳴,甚至比之前觀看火藥爆炸時還要更加嚴重。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
將儒學發揚光大,這的確是他這些年一直全力追尋的目標。
在陛下繼位之前,朝堂和民間流行的是清靜無為的黃老學說,包括竇太后和淮南王都是其擁護者。陛下繼位之后,想要擺脫這兩者的勢力影響,于是把眼光投向了儒學。
他也因此而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負。
董仲舒堅持認為,只有將天下人的思想統一成為了一體,才能更好的讓朝廷的統治延續下去,才能長治久安。
原來,歷史上的那個自己竟然成功了嗎
只是為什么,后世之人對此似乎并不認同
董仲舒心中一會兒興奮,一會兒卻又忐忑不已,一時之間七上八下,只覺時間漫長,煎熬得很。
在秦漢的時候,這樣的劃分符合社會的現實情況。畢竟那會兒田地出產少得可憐,要是種田的人少那賦稅也就少,朝廷巴不得讓人都去種田。而讀書人,更是少數,管理國家離不開知識分子,儒家鼓勵教化,推行教育本就是他們擅長的東西。
但到了后面的朝代,社會情況已經不同了,再用這樣的模型去套,那就極大的限制和禁錮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儒家看來,只有接受了儒學的讀書人才算是知識分子,才能通過科舉進入到官僚階級,成為人上人。而科舉只考四書五經和八股文。其他的像是工人和商人即使你擁有豐富的經濟知識或者是物理機械知識等等,那也只是“奇技淫巧”,也不能算是知識分子,依然只是底層,被人瞧不起。像隋唐的時候甚至規定,工商不得入仕。2
一家客棧的門口,滿面風塵的旅客被趕了出來。
二樓的窗戶上,戴著冠的年輕士子一臉嘲諷“不過區區一匠人,竟然也敢妄言讀書一事簡直不知天高地厚”
客棧老板小聲彎腰對旅客說著抱歉。
贏政想到了和自己關系復雜的大商人呂不韋,心情開始變得不那么美麗。
呂不韋雖然被自己所殺,但他在世的時候的確是當過秦國的相國。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魯國人公輸班因為技藝精巧,還要被諸侯稱一句“先生”,更別提曾經活躍在朝堂之上的墨家。
商人亂政他的確不喜。
但在后世,工與商竟然變得如此沒落嗎
贏政想起自己二世而亡的秦朝,深深的感受到了歷史的莫測。
不過,既然被孤知道了這個結果,那就一定可以改變它
贏政微昂起頭,如此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