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載,秦漢時期,秦朝時平均每畝地可以產出出大概65公斤的糧食,也就是相當于130斤。漢朝可能高一點,但也高不到哪兒去。畝產130斤,去個殼可能就變成了一百斤。秦朝時期的主糧是粟,也就是我們經常用來熬粥喝的小米。現在的小米產量是多少呢,畝產大概在600800斤。o
整整六七倍的差距
我們司空見慣中的
農田如下。
無人機從空中掠過,拍下一望無際的金色麥浪。
這是東北平原地區的水稻田,早已經實現了集中化耕作。田陌整齊,方正得讓強迫癥都能覺得舒心。
農民們操縱著巨大的水稻收割機在稻田里駛過,圓柱一樣的切割裝置滾過之處,水稻紛紛倒地,一氣呵成。一會兒的功夫一畝地就收割完了。
鏡頭拉近,照在稻穗之上,緊湊密集的稻谷生長在稻桿之上,顆顆都顯得飽滿非常。
而這樣的稻穗顯然不是單例,放眼望去,這樣的稻穗比比皆是,共同組成了這代表著豐收的金色的麥浪。
古代的農田,可能如下。
路小柒放了幾張建國前的老照片,用來代替古代的農田景象。
可以看到,農田的里的作物稀稀拉拉,而且看上去垂頭喪氣十分的沒有精神,顆粒也很不飽滿。
這幾張照片還是她費了很大功夫才找到到的。
和剛剛的現代農業相比,差距十分的明顯,一個天,一個地。
在后世的農田景象一出來之后,孫小羊和孫大牛兩兄弟就只會直愣愣的張著嘴了。
看上去傻極了。
孫大牛這段時間割麥子割得手抽筋,如游魂一般失神的說“原來仙人是這樣割麥子的。”
收割機在他們看來像是怪獸一般,竟然可以讓人坐在其中,不用牛拉不用馬拉也能自己向前走。
直到旁邊的聲音將兩人驚醒。
鄰居中有人歇斯底里,又哭又笑這是天上的仙田這一定是天上仙人種的田
看那形狀,整體又漂亮,田地之間還有干凈雪白的道路以及郁郁蔥蔥的樹木。世間哪有如此美麗的田地
而且那田間種著的稻穗,顆粒那么飽滿。聽仙人說,他們一畝地甚至可以產出千斤
甚至比他們一百畝的地的產出加起來還多。
仙人們一定是每天能吃三餐,每餐都能吃飽的吧,說不定烙的餅里面都可以放個雞蛋。
孫小羊卻騰地站起來,激動的說夫子說了,這不是仙界也不是仙人這就是我們的后世華戛,是我們的后世子孫”
孫小羊是村中唯一讀過書
認識幾個字的農人,只不過后來供不起了,讀了一年就沒再往下讀了。饒是如此,村里的同齡人平時都要高看他一眼。
但此時聽得他這樣說,旁人卻哄堂大笑孫小羊,你怕是讀書讀傻了。這樣的糧食,這樣的田,我們的子孫怎么種得出來”
也不見他們比他們的先人會種地。
有人直接往臟污的地上一躺,眼中帶著無限向往不知道我死了后能不能去到仙界,摸一摸這些谷子。說不定我還能跟著種出這么好的谷子,以后就不愁吃不飽了。”
他說著說著又嚎啕大哭起來,雙手錘地“阿母啊,阿翁啊,你們是不是也去仙界了啊”
沒人笑他。
大家都知道,這家在前幾年鬧天災糧食產量減半的時候,他阿翁阿母為了把口糧省出來給他,竟然活生生的把自己給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