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思勰所在的北魏,同樣也剛從蕭條景象中恢復過來。相信他也是在自己擔任太守期間,看到了農民的切實的苦處,所以才在書中加上了這一章節,并且在序言里特意點出來。
他在書里面告訴農民們怎么做肉醬魚醬蝦醬、怎么釀造醋、怎么種蔬菜。甚至還寫明了,在都城的郊區有市集,要是蔬菜種得好,可以拿去賣,有的蔬菜割了還會再長出來,這樣可以循環賺幾輪。在教種白楊賣錢的那一章,甚至還幫人算好了運費,簡直是手把手教你用農業來賺錢。
這對于一個士人來說,是多么的難得
天還沒亮,星辰還掛在夜幕上。
農民們就已經早早的起來了,將自家釀造的醬菜還有剛剛收割下來的蔬菜放在板車上。
幾人一起,推著板車就出了門。
走了不知道有幾個時辰,終于看到了高大的城墻。
清晨的陽光照過來,城墻外已經擺了許多小攤,亦有許多城中大戶追仆人前來買東西。
熙熙攘攘,一派熱鬧之景。
各朝的百姓們議論紛紛。
“他做太守的時候肯定也是個好官”
“哎,這樣的官老爺多一點就好了。”
“做夢吧,有哪個官老爺會關注我們的田里到底種了些什么呢”
賈思勰在窩棚內,也看到了仙畫。
他熱淚盈眶,為自己,也為天下的農人
除了齊民要術和賈思勰之外,古代華夏還有很多很出色的農學家和農書。比如元代王禎的農書,就收錄了一百多種農具,更在齊民要術的基礎上又對農學做了系統性的整理
。然后,南宋陳勇的農書中,提到了用糞如用藥的施肥理念,說明宋朝的時候,農民們已經明白了施肥的重要性。他們把秸桿、綠肥、雜草等和河、塘泥及人糞尿同置于集水坑中,得到了基肥,鋪在稻田里面。算是肥料最早的雛形。5
孫小羊看著天幕上的農民將黑色的肥料鋪在田里。
他奮筆疾書,在地上畫著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文字與符號。
讀書的時候他都沒這么認真過
可能有些人看著這些東西覺得臟,但他們這樣常年務農的人卻能看出來其中的妙處。
“沒想到糞便要這樣用,還要混合泥和這些東西”
“不過這些東西都不難找。”
現在也有收集馬糞和牛糞用來肥田的方法,但他們沒想到原來還需要這么一道工序。
都學
樸素的人們覺得既然是仙畫中提到的,那肯定是對的
等他們收割完麥子,有空了就趕緊學起來。
正是因為一代又一代的農學家總結了經驗,著成書,又將這些經驗傳承了下去,才能從秦漢時期的畝產百斤逐漸變成了明清時期的畝產四百斤。
這些農學家們若是生在現代,院士不敢說,怎么著也能當個學者教授吧但是在華夏的古代,這些農學家的地位卻并不是那么的高,一干多年下來,農學也始終沒有形成一個整體的學科和體系
還是和儒家有關。
這事兒,要從孔子說起。
董仲舒手中的盞掉落在地。
他失聲道“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