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農業大學的博物館并不大,舉辦的展覽往往和農業有關,單就內容來說并不算多么的出類拔萃,但是對路小染手上要做的主題而言,卻剛好合適。
華夏近代農業成就展,從各方面對這幾十年的農業成果做了一個總結。
路小染坦回來之后,精選了一下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放到了視頻里其實每個部分都讓她很驚嘆,但為了扣題和時長的關系,只能忍痛舍棄一大部分的內容。
一進門的墻上,是一句紅色的標語
“如果我們不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我們就不能擺脫落后和貧困,我們的革命就不能達到目的。”1
一位穿著灰色中山裝,風度翩翩、面目儒雅的老者坐在會議桌前講話。
“我們必須從各方面來支援農業,要有步驟地實現農業機械化、水利化、化肥化和電氣化。”2
這句話是五十年代的時候,總理說過的話也是從這里開始,我們提出了一個農業八字憲法”,這八字是什么呢土、肥、水、種、密、保、管、工,土是土壤,肥是化肥,水是水利,種是良種,密是密植,保是防治蟲害,管呢是田間管理,工是改進工具。
這八個字基本上就是對現代農業種植的一個高度概括。
“記下了嗎”大唐宮中負責管理筆吏的官員急切的問周圍的人。
“記下了,記下了。”
自從仙畫出現后,從第二期開始,李世民就已經安排了皇宮中寫字畫畫速度最快的內侍以及起居郎來記錄仙畫里的內容。包括各部也都同樣組織了筆吏團隊來記錄。
不用他們搞懂其中的意思,只需要依葫蘆畫瓢的記下來就行。
至于內里深意,過后自然有大臣們和幕僚們來解讀。
而這樣的團隊,自然不單單是大唐有。被仙畫投映到的朝代,只要皇帝不是昏庸到一定程度,基本都想到了這一點。
而此時都在神情緊張的督促筆吏們趕緊記下來這八字秘訣。
這可是后世朝廷總結出來的,字字千金
而像是汜勝之和賈思勰這樣的農學家,也都在奮筆疾書。
賈思想一邊記錄一邊在腦海中不斷的咀嚼著
這八個字,越想越覺得妙,越想越覺得,的確如此
不管這東西怎么變,變來變去還真就是這八個字。
進門的第一個部分很有意思,是來自于中國各地的土壤標本展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社稷壇里面就有從古代留存下來的五色土,是從全國各地進貢而來的。在戰國時期成書的尚書禹貢就記載了中原的土壤有黃壤、白壤、青黎等,可見我們的祖輩們對于土壤的認識其實很早。后來就演變成為了青、紅、黃、白、黑的五色土。
宏偉莊嚴的朱瓦大殿前,五種不同顏色的土壤被鋪在了地面。
這就是社稷壇的五色土。
視線一換,雄渾的鐘聲響起,穿著冕服的帝王率領著眾臣正在跪拜祭祀土地神和谷神,乞求天下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國家儀式的隸穆感,傳遞出自古以來華夏民族對土地的重視。
觀看仙畫的古代老百姓們興奮的看著皇帝祭拜社稷壇。
土有啥好看的天天看,不如看祭天。
原來皇帝老爺祭拜的時候是這樣子的啊,也需要下跪啊。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這么想。
我們這兒是黑土有老者撫須笑道。他們這兒的黑土的確是肥沃,隨便撤把種子下去都能發芽。
而鹽堿地上居住的百姓農民們卻蹲在地上唉聲嘆氣,滿面愁容。
“這勞什子白土,有什么好拜的,種啥都不長,白費了那么大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