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白茫茫,十年有九荒。
到了現代,我們對土壤的認識和分類就更加全面詳細了,但大的分類也是按照這五色來的。
這里有來自于東北的黑鈣土,屬于腐殖質鈣層土,肥力高,適合農業也適合放牧來自于長江中下游的青土,也被稱為水稻土來自于甘肅的灰鈣土,可種植小麥和玉米等;還有來自于阿里地區的白土,其實就是鹽堿化的土地,適合種植鹽堿水稻
東北的黑土沃野上,金黃色的水稻綿延千里,內蒙的草原上,水草豐美;
南方的大江大河旁,丘陵上的梯田中,青色的秧苗剛被種下;
苔涼的西北黃土大地,小麥在風吹下形成一重一重的起伏麥浪;高高的
玉米桿密密麻麻,成熟的玉米滿目皆是;
福建的紅土茶園里,茶樹郁郁蔥蔥;西南的磚紅壤里,橡膠林蓬勃生長。
始皇帝看著這天幕上碩果累累的農作物,內心欣羨的同時也帶著疑惑。
而旁邊的扶蘇已經說了出來“后世不種粟和黍嗎”
這就是贏政的疑惑。回想起之前的幾期,出現過農作物的畫面里,基本看不到粟的身影。而大秦現在的主要農作物就是粟、麥和黍,還有人種菽,稻的話只在南方地區有種植,原秦地并沒有見過。
難道后世的人已經不吃粟和黍了嗎
還有,那玉米又是何物
漢武帝劉徹提出了同樣的疑問“這玉米似乎從來沒見過”
稻和麥都是常見的,但是后面出來的幾種作物卻看著眼生得很。
衛青猜測可能是其他地區的產物。臣在匈奴的地盤上也曾發現一些農作物是我中原大地沒有的。”
只是當時他并不怎么重視。
但能被仙畫提及,肯定也是個很重要的東西。
衛青想著下次要是出征匈奴,一定好好的留意一下這些。
劉徹點頭,忽然想起出使西域的張騫來了也不知道子文到了哪里上次來疏說他已在歸途,也不知道他什么時候能到長安。”
看看他能不能帶來一些好消息,包括一些新鮮的東西。
作為農耕文明,土壤對于我們的意義也不言而喻。每一種土壤適合種的農作物都是不一樣的,只有找到了適合的農作物,才能更好的提升產量。
看完了土壤我們往下走,接下來是種子館,關于我國主要的農作物以及這幾十年來的一些優秀育種成就。這也是我們今天的答案,從畝產四百斤到畝產一千斤,我們做對了什么的第二點,那就是我們的科學家們,培育了一大批的良種
一顆種子被包裹在晶瑩剔透的亞克力水晶之中,被呈放在黑色的絲絨布上,看上去神圣無比。
在其下方有一塊精致的銘牌,上面寫著它的名字。
但,天底下的農民,尤其是南方的農民,即使不識字,也能認出來,這是一顆小小的稻子。
水稻
李世民作為典型的關中漢子,更愛吃面食和草原上的牛羊肉。
皇宮中也有南方進貢的水稻,他吃得不多,倒是觀音婢和他的一些妃子愛吃。而水稻的主要種植區是在南方,只占了全國種糧田的三分之一。
剩下的,全是粟。
朝廷規定的租賦也是以粟為主。常平倉中所藏的粟米可以保持九年之久
“為何不是粟”他同樣發出如此的疑問。
他以為以粟的重要性,應該排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