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正在酒樓中邊吃飯邊看仙畫的趙匡胤,滿足的吃了一口白米飯。
畢竟,“蘇湖熟,天下足”,南方地區已經廣種水稻。水運的發達讓南方產的稻米很快就能運送到全天下。聽聞,交趾有一種稻種,叫做占城稻,生長周期短,產量也很高。3
趙匡胤原本不將這種事情放在心上。種地嘛,農民們自然知道要種什么,但現在,他卻對這個開始重視起來。
“水稻啊的確是個好東西。”
他想,或許要派人去交趾那邊看看占城稻到底怎么樣,如果好白話或許可以帶回來,讓大宋的百姓們也都種上這占城稻。
關于種子的展覽先從水稻開始。
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就是中國。而到了現代,整個東亞和東南亞的主食就是稻米。在我國,60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作為主糧,它的種植面積占據了全國糧食作物的將近三分之一,而產量更是占到了快要二分之一,是我國百姓吃的主糧里面的主力軍u主作為一個南方人,一天沒吃到米飯就覺得好像是沒吃東西,可是說是典型的米飯腦袋。4
一碗白色的大米飯占據了天幕的中心。
它看上去粒粒分明,晶瑩剔透,光是看著都能想象吃到嘴里是多么的軟糯彈牙。
然后是用大米制成的各種食品。
年糕上點綴一點糖桂花,看上去美味又清雅;長而圓的米粉、薄而寬的米面在滾湯里燙一下,立刻倒在碗里,再加一點辣椒和小香蔥,就是南方人常吃的早餐;老年人拿起一塊米糕送入口中,眼里帶著滿足的笑意;小嬰兒含著媽媽喂的米糊,手舞足蹈。
趙匡胤看著自己眼前的這碗白米飯,忽然覺得不那么香了。
為什么
仙畫上的那碗白米飯如此誘人
可惡
各朝代的百姓們原本是用過了晚飯的,但現在都默默的吞著口水。
后世的這些食物看著也太好吃了想吃
北方的游俠們正在豪飲,看到天幕后立刻有人收拾行李
“我決定往南方去了諸君誰愿一起”
剛當上母親的年輕女性正愁著自己的奶水越來越少,看著嗷嗷大哭的寶寶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這時候她看到了米糊。
“姆媽,姆媽我們也去可以買點米來磨米糊”
貧困的農人正在想要去市場上賣點什么東西來補貼家用,被仙畫上的米粉和面條啟發。
“我們或許也可以試試做這個”
不僅僅是平民向往,就連身在皇宮之中的帝王和權貴們也都欣羨不已。
這后世的大米竟然可以玩出這么多種不同的花樣,看上去比宮中的御膳房和家中的主廚做得還要好
贏政、劉徹和李世民都明白過來,為什么水稻取代了粟米成為了主糧。
唐人還好,料理手法相對豐富一點,大秦人卻吃得十分簡單,將麥子和粟放在陶罐中簡單的煮一煮,煮成麥飯和粟米飯就是一頓。
如果一種糧食既高產又好吃,那肯定會受到全天下的歡迎
觀看著仙畫的士卿們都打算等回家后立刻讓家里的廚子研究一下怎么用稻米做出仙畫上的這些食物來。
餓了想吃
他們在心中默默的把對水稻的重視往上提了提。
我們之前講過,建國時期的時候,水稻的畝產是300多斤,比明清的鼎盛時期還要低。而在清末和民國的時候,因為戰亂,這個產量還要更低,大概也就兩百斤出頭,完全養不活當時那么多的人口。當時我們國家有很多有識之士都出國留學,接觸了到了現代農業科學,他們回國之后,就想要培育出產量更高的水稻品種,解決當時的糧食危機。
丁穎院士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目光注視的領域就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雜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