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母嘆口氣,她知道自己的兒子選擇了一條艱難的路,但她沒有說什么,只是輕輕的拍兒子的頭“你自己想清楚了就好。”
咸陽宮中,有士卿出列
“陛下,大秦若建立學宮,一定要將農學列為其中”
若糧食真能增產,不僅是大秦的百姓能得到實惠,朝廷征收上來的稅也會增加很多,那能干的事兒就更多了
也有士卿古板一點“難不成你還想要士人親自下田種地不成”
除了士人,還有平民。另外,庶民之中其實也不乏能力者。君之眼光需要放長遠一點。
“你”
贏政一揮袖子好了。此事看完仙畫后再議。
學宮是
一定要建的,農學也可以列于其中。
這里面的好處他自然想得到。
贏政現在對于農民的力量已經非常重視。
成干上萬只螞蟻可以干死一頭老虎。
那他身為大秦的帝王,或許也要讓治下的農人們日子好過一點。
而且,他想得比這些士卿們要更深一層。
農田增產這東西太有用了,若現在有誰說可以讓大秦的農人們一畝地增產五十斤,那肯定全天下所有的農人都會奉他為神
而這樣的人,最好是掌控在朝廷手上,代表著朝廷和他的意志才行。
否則,就容易成為禍患。
因此,即使有著守舊的朝臣們反對,此事也勢在必行
贏政已經想好,看完仙畫后讓李斯和蒙毅幾個留下來吧,他需要盡快看到相關的細節。
哎,他內心深處嘆口氣,未免覺得有些郁悶。
所有的事情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自從仙畫出現后,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感覺能夠為他所用的人就越來越少。人才的缺少已經給始皇帝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緊迫感。
以前的“愚民”政策和庶民不用的政策,也許真的該停一停了。
黃老的研究成果很有針對性。他是廣東人嘛,大家也知道沿海多臺風,而“樹大招風”,每次臺風來的時候,那些高桿的水稻幾乎一吹就倒,一倒就會泡在水田里導致顆粒無收,直接報廢。這種情況在農學上被稱之為“不抗倒伏”。黃老就一直在思考,是不是可以讓水稻變矮一點,這樣的話就不那么容易被風刮倒了。
田里的水稻正在抽穗,但此時天邊的烏云卻開始漸漸的聚攏。
從海上刮來的巨風挾帶著暴雨,橫掃過天地間的一切,連高大的樹木都被吹斷,彎下了腰,更何況瘦弱的水稻
最高的水稻先倒下,然后又壓到其他水稻上,最終形成了大規模的倒伏。
一畝接一畝。
原本的生機勃勃在一場風雨過后,立刻成為了破敗殘景。
位于沿海,深受臺風影響的農人們,看到稻子被吹伏在地,感覺自己的心都要被揪起來,難受得要命。
誰還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呢
有的時候,水稻的根發育
不良,扎根淺,都不用大風,隨便一陣小風雨就能讓它倒伏在田里。有的時候是因為桿子軟,直接折了導致的倒伏。
每年的夏季,他們都要憂心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