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條地下渠,穿過商頦山的山腹足足有五公里。這也是世界水利史上一個偉大的創造。
咸陽言中的士卿們,甚至是大秦天下的百姓們,認出了那幾個字的,幾乎都異口同聲的喊了出來
“
是鄭國渠”
“是咱們大秦的鄭國渠啊”
看到自己時代的東西居然還能在后世留存下來,不知道為什么,心里的驕傲感止也止不住。
贏政心情激蕩,這是繼長城之后,他在仙畫上看到的第二樣大秦的東西。
他攥緊的拳頭,因為過于用力,關節都有些發白。
贏政在巡視天下的時候曾經見過鄭國渠,但今天也是第一次從這樣整體的高處看到鄭國渠,如同一條碧綠色的巨龍在險壁之中穿過。
這是他登基之后發布的第一個大工程,于他有重要的意義
鄭國渠,并不是由鄭國建造的,而是他的主事者名為鄭國。
鄭國并不是秦國人,而是韓國人。他從韓國來勸說大秦在渭河以北的涇河和落水之間修建一條水渠,這樣可以更好的灌溉大秦的農田,為大秦統一天下源源不斷的糧食。
但他本意其實是想用這個來拖垮秦國,最不濟拖延秦國攻打韓國的時機。
贏政自然清楚。
但是他卻對鄭國提出來的這個建議非常心動。因為關中一帶的確需要更多的水源灌溉,農人們的耕田才能收上更多的糧食。
所以他應允了鄭國的要求,并且派他主事。
那時候,他剛登基,十幾歲的年紀,胸膛里的鮮血都是熱的。
除了自己一統天下的雄才偉略,或許還有一些些想法是留給全天下的農人,真心希望他們能夠在自己的統治下,日子過得更好一點,糧食多收那么一點。
贏政回憶起往事,竟然有些怔忡。
而在民間。
有農人嚎啕大哭“這就是我當年去修的鄭國渠啊”
小孫子好奇的問“大父,這就是你之前對我說的開出來的水渠好漂亮。大父,你哭什么”
頭發花白的農人擦去眼淚因為太苦了。
太苦了
當年和他一起服役的,十個人里面就有三四個永遠的埋葬在了那里。他是運氣好。
但是,若讓能讓他自己選擇是否要去,或許他依然會選擇去。
因為只有這條水渠開出來了,他們家的田地,鄰居家的田地,才
有了現在的水源,才能產出糧食。
而且,鄭國渠居然幾千年之后依然存在,老農人有些驕傲的挺起胸膛。
這是他修的啊
漢朝。
漢武帝看著龍首渠的遺址,臉都黑了
憑什么連秦朝的鄭國渠都留下來了,但他們大漢的龍首渠卻只剩下個遺址
劉徹的腦袋上簡直要飄出一行問號。
我那么大的龍首渠呢
還有,路小染,你不是要講鹽堿稻嗎講什么龍首渠
生氣
這叫讓土地適應種子,但到了現代,農業學家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那就是為什么不讓種子來適應土地呢我們完全可以培育出可以適應鹽堿地的種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