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評價一塊土地,往往也會用肥不肥來形容。肥沃,是對土地的最高禮贊。
但種過地的人都知道,土地并不是能一直這樣肥下去的,當一塊土地被耕作太久,它的肥力就會漸漸的消失,變得越來越貧瘠。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或者是采取休耕的方式,讓土地得到休息,繼續積攢肥力。或者是輪耕,比如這塊地今年種大豆明年就種小麥后年再種玉米,或者是上半年種油菜下半年就種水稻。因為每一種植物需要的微量元素都是不同的,這樣同樣起到了讓土地休息的作用。
農科站的技術員們正在指導農民們種地。
他捻了捻土地,對守候在一邊的農民說“你這塊田現在沒肥力了,你是不是一直都種麥子呢種同一種作物太久,容易在土壤里積累病菌,而且也消耗地力。下半年最好是換一種作物種一種。
能行么老農將信將疑。你試試,保管比你之前好。
開始講肥料的時候,這所有的農民們就已經睜大了眼睛,豎起了耳朵。
上一次仙畫就提到過一點堆肥的方法,有的人也嘗試著做了。雖然現在效果還沒有顯現出來,但是大家都很有信心。
不知道這次,后世女子會講什么好的堆肥方法
第一段出來,就有人驚訝的出聲“的確如此我家的田,原本應該是上等的肥田,但種了五六年之后,現在的肥力已經大不如前。
原來是不能連續的種同一種作物么
漢朝的孫小羊對自己的兄長說“咱們家有十幾畝地都是這樣的竟是因為這個原因”
孫大牛雖然不愛動腦子,但莊稼活兒上是一把好手,這次反應得也很快“那咱們這次就將粟、麥子和大豆的地換一下來種
休耕是做不到的,不然交了稅賦后一家人恐怕只能去當乞丐討米吃了。只能試試換著種。
“我看行。”孫小羊點點頭。
但這些,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大家知道“馬爾薩斯陷阱”嗎就是19世紀英國的政治經濟學家馬爾薩斯提出來的一個理論,他研究了英國工業革命之后很多年的社會情況后發現,人口的增長往往是呈現幾何形增長,而生存資源的增長比如糧食卻只是算術級
的增長。u主簡單的理解,就是前者是乘法,后者是加法。那勢必,生存資源到后面就會變得不夠,多增加的人口就要以某種方式被消滅掉。比如戰爭、比如饑荒等等。1
這就像是人類社會繞不開的陷阱。
天幕的左邊出現了一個卡通小人,右邊則出現了一穗麥子。
當小人逐漸增多已經占據了整個天幕的時候,麥子才增多了一排不到。非常易懂的道理。
宮中的帝王和群臣們都沉默了。
他們站得高也看得遠。
剛開始的時候只覺得這英國人的名字聽上去很別扭很拗口,這理論聽上去也很新鮮。但細想一下,卻不由得“嘶”了一口氣從自己往上數的歷朝歷代,可不就是這樣的么
每一次當天下逐漸穩定,人口暴增之后,隨之而來的就是戰亂、天災等等。
烈火烹油之后,往往就盛極而衰了。
好像老天爺就見不得這天下有這么多人似的。
站在高處的人看到天幕遠處積聚起的烏云,感受到漸起的微風,不禁悚然。尤其是朱元璋。
他自己就是貧民出身,對于糧食和饑餓的理解要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