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秦朝的基礎打底,到了漢朝的時候,醫學的發展可以說是一日千里。
僅東漢末年,就有兩位名醫登上我們的古代十大名醫榜單,一位就是寫下了傷寒雜病論,被后世稱為“醫圣”的張機張仲景。
天幕上出現了一張歷史課本上見到過的古代老者畫像。漢武帝劉徹哼了一聲,又坐了下去。原本在講到漢朝醫學發展一日千里的時候,他默默地站了起來。
對,快夸夸我大漢
連秦朝的制度都被夸得像朵花一樣,那大漢肯定也得上上榜啊,劉徹如此想道。結果,的確是上榜了,卻是東漢,還是末年。
劉徹覺得這后世女子估計是對西漢有偏見,他西漢這么多的名醫,淳于意難道不值得上個榜嗎
沒眼光
張仲景出生在南陽,就是現在的河南鄧州市。他原本是官宦子弟,從小學醫,更大的追求和熱愛是治病救人。但大家也都知道,古代的醫家可沒什么太高的地位,只有當官出仕才是好男兒。于是,后來他通過舉孝廉的制度當上了長沙太守。
當了太守之后那可就不能再大街小巷的背著藥箱去給老百姓看病了,老百姓也不敢靠近你啊。在那時候,一個普通平民和官府有了牽扯可不是什么好事兒。張仲景愁得慌,心想怎么辦呢他索性讓衙役貼出了告示,告訴長沙的老百姓們,每個月初一和十五兩天,他就在這衙門大堂上坐著,有病的人可以進來看病,大門敞開,你們也不用害怕。
府衙的正門大開,青年張仲景坐在高堂之上,等待著自己的病人。這正堂平素用得并不多,他覺得不如讓它發揮出更多的作用。兩個衙役拿著殺威棒一左一右的守在門口。門口很快就圍繞了一圈以為這里要開始審案子的吃瓜群眾,這可是這個時代難得的熱鬧。
但看著看著,好像還沒什么動靜,有人不由得就犯了嘀咕,大著膽子問身邊站著的衙役“大人什么時候開始審案子
衙役翻了個白眼“敢情這貼著的告示你們不看是吧今天不是審案子,是大人免費給你們出診
看病。”他朝人群中吆喝一聲“要看病的排隊啊,不準喧嘩。”
百姓們都覺得驚奇極了“大人還會看病”不會是哪個權貴吃飽著沒事干想要拿他們尋開心吧。
衙役冷笑一聲
“我們太守大人從小就是師從名醫,在南陽可是赫赫有名的大夫。現在免費給你們出診,你們可就燒高香吧
有人懷疑,有人不屑,但有人也想要賭一把。
“我去一個看著就病懨懨的中年男人站了出來,面色慘淡道反正也看不起病,不如讓太守大人給我看看,說不定也能死馬當成活馬醫呢。
鏡頭一轉。
原本病懨懨的男人如今臉色已經恢復得好看多了,最起碼看著不再死氣沉沉。他和自己的一家人朝著張仲景結結實實的磕了兩個頭,然后將早準備的一籃子雞子送了上去。
多謝太守大人的救命之恩太守真神醫也
而太守府每月兩次的坐堂開診,排隊的人也越來越多,甚至天還蒙蒙亮,就已經有從外地趕來的人守在了門口。
這張仲景倒是個妙人。劉徹哈哈笑起來。
他對張仲景這樣不顧本職工作只想著給百姓看病的行為倒不覺得驚奇文帝時期的名醫淳于意,就是生了個女兒叫緹縈的那位,本職工作是太倉令,管糧庫的,但他在看病救人方面的名氣卻要大得多。1
因此,劉徹是見怪不怪的。
只是笑過之后,又覺得哪兒似乎有點別扭。
像淳于意和張仲景是將兼職做出了名堂出來的,而且這兼職還于天下百姓有利,尚且好說。但若是別的太守,每天不務正業只知道斗雞玩狗,那可就不好笑了。劉徹挑眉,想想那個畫面都覺得火氣上升。
不行,得想個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