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太極宮中的李世民也忍不住評論道“西晉時設立太醫署還是很明智的。擅醫者就該進太醫署,當一城太守豈非浪費2
能當太守的人常見,但如張仲景一般的大醫卻難尋吶東漢末年。
在嶺南的一間屋舍里,躺著十幾個病人。
張仲景帶著自己的弟子正挨個的給這些病人們診脈。
這些病人穿著都很破舊樸素,一看就不是什么有錢人家。
診脈結束后,張仲景帶弟子穿過天井,回到內堂。一側的廚房里,小藥童正在努力的扇著蒲扇在熬藥。
弟子驚喜極了,甚至整個屋舍都陷入到了喧嘩和沸騰之中師父,這上面說的是你哎
醫圣
弟子看向自家師父的眼神中透著崇拜。自己師傅居然這么厲害的嗎
張仲景也有些驚訝,他現在可還不算是名滿天下,名頭并不如和自己同時代的華佗。
不過,他雖然不是貪圖名利之人,但看到后依然心里如同吃了飴糖一般舒服,笑呵呵的道“的確是為師年輕的時候。
現在想到在長沙當官的那段時間,張仲景不免有些懷念,也有些惆悵。那時候,疫病還未起
他打起精神,轉而提筆在紙上寫下了自己剛才診脈時的發現,免得待會兒忘記。一邊忙碌一邊抽空看兩眼天幕。
就這樣,來找張仲景看病的人真的就慢慢多了起來。身為官宦,卻能夠放下架子為貧苦老百姓看病,長沙的老百姓都非常的感激和擁戴他。
現在咱們都會說坐堂大夫這個詞,其實就是從張仲景這里傳下來的。咱們現在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也和張仲景有關。那就是冬至吃餃子。
話說張仲景在長沙當了那么些年的太守,覺得當官還是沒意思,他還是想要走遍天下給老百姓們看病。于是他辭去了太守的職位,回到了自己的南陽老家。
中年張仲景站在船頭,看著河邊的景象。
每到一個城池碼頭,他就發現民生凋敝,愈發凄慘。入眼所及之處,百姓們穿著破破爛爛,在寒風中只能抱成一團。
“這些年的冬天好像是越來越冷了。”他向弟子感嘆道。
弟子稱是,道以往要到一兩個月之后才這么冷,今年肯定又是一個寒冬。張仲景眼中帶著悲憫之色,嘆了嘆“寒冬啊”不知道又要死上多少的人。
南陽那時候冷啊,東漢末年也就是三國初期的時候戰亂頻發,老百姓們也沒辦法踏實的種地生活,日子都過得特別的苦。張仲景回來后看到很多人饑寒交迫,衣不蔽體,手腳都生了凍瘡,甚至連耳朵都凍爛了。他心生憐憫,思考了很久,有什么東西可以既能治好他們的凍瘡,又能讓他們飽腹呢
還真讓他想出了一個方子。
他讓自己的弟子們在南陽東關支起了醫棚,然后自己花錢買了大量的羊肉、花椒和一些驅寒的藥物,放在一口大鍋里慢慢的煮。等到羊肉和藥材都煮爛了,就撈起來做成餡包在面團里面。因為像
耳朵,所以也被稱為“嬌耳”。
棚子前擺著兩口熱氣騰騰的大鍋。
一股藥味和辛香味兒在空氣中蔓延開來。
有瑟瑟發抖,臉色青白的乞兒和貧民在棚子前輕聲問這真的不要錢嗎可以免費吃可以,不要錢。”張仲景的弟子笑呵呵的道,”我師父免費施祛寒湯,每人限一碗。
旁邊有仆婦將鍋中的羊肉和藥材撈起來放在案板上,當當當當的剁碎,然后用面餅包住。這是她主家張神醫想出來的辦法,羊肉貴、藥材不抵餓,加一點面餅的話就能讓人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