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只覺得又尷尬又好笑。
不過,好歹他也是七十歲的人了,什么場面沒有遇到過,尷尬也不過是一瞬。只有小孫女天真無邪“爺爺,真的是你自己找的張天師嗎”葉天士輕咳一聲,一臉正經“你猜”
歷史真相到底是怎么樣的,現在咱們已經無從知曉。但可以確認的是,葉天士的確是不負“天醫星之名他繼承了吳有性的思想,并且在這個基礎上更進一步的闡述了溫病的主因,還創立了“衛氣營血”的溫病理論,徹底的將溫病從傷寒中剝離開來。
溫病學派一舉成為了中醫里面不可或缺的一大主力學派。
葉天士帶著弟子泛舟于太湖之上。
弟子趁機向師父請教。
葉天士和緩的聲音在太湖上伴著清風,徐徐傳來“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肺主氣屬衛;心主血屬營2
聊得興起的時候,有人鋪了紙張,取了筆墨開始將他的話語記錄了下來。
葉天士認為,溫病是“邪從口鼻而入”,“首先犯肺”。也就是說,溫邪或者用咱們能理解的詞語來說就是病毒通過呼吸道攝入,然后首先侵犯的就是肺部。
這其實和現代醫學里的一些理論是一致的,有著很先進的科學性。
張仲景反復琢磨著這句話
34邪從口鼻入,首先犯肺
結合之前仙畫聊到瘟疫時放出來的那些景象,病毒通過人的飛沫,進入到口鼻之中。一下子這句話就有了畫面感。
他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
張仲景擊掌而笑,覺得既欣慰又滿足。
欣慰于后世終于在自己的傷寒論的基礎上開拓了新天地,又滿足于他對傷寒也有了新的理解,待會兒就又可以修一修傷寒雜病論
張仲景只覺得精力充沛,斗志昂揚。
劃重點,這里就闡述了中醫里溫病的范疇不單單是吳有性所提的瘟疫,而是通過口鼻侵入,引起肺部或者呼吸道癥狀的,都算是溫病。比如風熱感冒、肺炎、支氣管炎、水痘、手足口等等。
而他提出來的“衛氣營血”呢,其實就是溫病的病理變化過程的四個階段。路小柒放了圖表,將自己查到的衛氣營血的資料做了一個階梯圖。
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葉天士所提出的四個過程,以及在這些過程里會出現的癥狀以及適用的藥物等等。
因為這一段的配圖其實不太好搞,她索性讓這張圖停留的時間久了點。這倒是方便了各朝代正在抄寫的筆吏們和大夫們。一個個奮筆疾書,使出了平生最快的書寫速度。
衛是最淺表的,病毒這時候可能只停留在體表,肌膚之內,這時候的癥狀也比較輕微,大概也就是輕微發熱這樣的表面癥狀;而氣呢,是第二層,這時候的病毒已經向體內開始入侵了,開始出現類似舌苔變黃,咳嗽有痰這樣的癥狀;營呢,是第三層,“邪熱內陷”,病毒已經成功的入侵到了體內,影響肺腑,開始全身都不舒服了,“心煩不寐”,“甚或神昏譫語,斑疹隱隱”。
到了血,這第四層,基本上就是咱們說的重癥了,可能一不小心還要進icu的那種。
有病患忽覺不適。
一開始只是咳嗽的癥狀,本以為無事,但第二天起來的時候卻覺得渾身發熱,虛軟無比。
到了第三天,已經神智昏迷。
葉天士診脈之后,起身搖搖頭“溫邪已入心包。藥醫不死病,死病無藥醫。”3家人慟哭出聲。
當然了,u主這里只是簡單粗暴的做了一下科普,實際上葉天士提出來的四個階段,結合各種癥
狀肯定沒那么簡單。他這個基本上就相當于“溫病學說”的指導思想,在他之后的醫生只要根據這個理論,就能辨認出病患的病情到了哪一個階段,然后具體該用什么藥。
這是非常有價值的可以說是將中醫治療“外感病”的水平帶入到了新的層次。
如果說張仲景是少林達摩,那葉天士就是武當張三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