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那會兒的醫學典籍,沒點哲學基礎是真的看不懂的。卡通小人又出來了。
這次,它的眼睛直接成了兩盤不停的在轉動的蚊香,腦袋也晃來晃去。像極了在課堂上聽夫子講學然后發現聽不懂的自己。天幕前的一眾百姓尤其是有相同經歷的人頓時就產生了共鳴。
有跟著師父苦學的藥堂弟子流下了一泡熱淚“這不就是我嗎師父講的東西真的是很難啊,真的是聽不懂啊為什么別人就那么聰明,而我卻如此愚笨
學醫真的好難啊
也有不屑于和讀書人尤其是酸腐文人們交往的人嗤笑道“這群文人是這樣的,七拐八彎,就是不肯好好說話。
直接擴大了打擊范圍。
也有年輕人和孩童甚至是一些畫家覺得仙畫里的小人實在可愛,雖然線條粗陋,但是每一次傳達出來的情緒都很精準,而且詼諧有趣。
有人甚至打算嘗試一下在自己的畫里面融入一些類似的風格。而被點名的張仲景和后世的一些“儒醫”們眉頭緊鎖,心思甚重。張仲景卻不是因為后世女子對自己醫書的質疑。
相反,他自己通讀醫書,知道若是對之前的醫書全盤接受,沒有絲毫自己的觀點,這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而他寫的醫書,代表的就是他自己的思想。
若是年輕的時候,他可能會覺得惱羞成怒或者是氣憤,但現在他卻很淡然。
經歷了這么些年的診病經歷,張仲景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道”
這是他的道。
學他者生,像他者亡。
他只是為后世中醫學的發展感到擔憂和惋惜。
不過,張仲
景對于仙畫中提到的那些現代醫學里的理論卻頗為好奇,并且恨不得現在就驗證一番,看看能不能運用到自己的“醫道”里面去。
還是那句話,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本來沒什么問題,后者就是張仲景本人的一些經驗心得,他的確是這樣想的。但后世將其奉為圭臬,完全沒有想過在醫學一道上或許還有其他的研究路徑和研究方向,這就有些不對了。
這同樣是對于權威的迷信。
他們覺著,黃帝內經都寫了人體是這樣的,傷寒雜病論里都說了人體是這樣的,那它就是這樣的
另一方面,儒家的圣人講“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前期還好,后期的儒生們更是將圣人言奉為了金科玉律。在這樣的氛圍和環境里沒人敢打解剖的念頭,連提都不行。
清朝有一位醫生,叫做王清任,他就比較有質疑精神。覺得這些典籍上記錄的肺腑實在是不明不白,立志要親自看看肺腑到底長什么樣子。但王清任找不到解剖的機會,于是他就自己去亂葬崗上觀察尸體,又向劊子手們請教,就被人指責為“教人于背骼堆中、殺人場上學醫道矣”。
青年王清任忍著不適,站在刑場上觀察著死刑犯的尸體當然了,路小柒肯定不會放血腥圖片,絕對符合社會和諧標準。
劊子手見又是他,笑了聲“你這醫生,不好好坐堂出診,盡來看著這腌場面”世人都愛看砍頭,但像他這樣湊近來看的,還是少數。
劊子手問“看出什么東西來了嗎”
王清任點點頭,索性和劊子手聊了一會兒,問了些問題。劊子手指點他“你若真是對這些感興趣,去城外十里處的亂葬崗吧,那里爛腸爛肚的尸體多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