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嗎
若是他們也能像后世的那些人一樣,平均年齡有七十多八十多,那也會不慌不忙,不緊不亂。
即使現在知道了后世要二十多才能生孩子,但他們可以完全照搬嗎
不可能的
能推遲到十六歲之后就已經是很不錯的了也有人泛起了嘀咕這吃得多也不好啊
你是沒見過,這大戶人家的媳婦兒還真是不如鄉下干粗活的農婦好生養有人是做過穩婆的,“鄉下的婦人可沒那么嬌氣。”
我們之前講維薩里的人體解剖學對于醫學發展是多么的重要。正是因為他在里面詳細的描述了女性的骨盆結構,才為現在的產科剖宮產奠定了基礎。
黑白的素描盆骨清晰的展示了女性的盆骨結構。
三百六十度的展示。
不管還是咱們華夏,還是西方,都有過剖宮產的記載。史記楚世家中寫道“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是說楚國的先祖陸終的六個孩子都是剖腹被生產出來的。我有理由懷疑,這六個孩子肯定有六個母親,因為在那樣的條件下,產婦經歷剖宮取子是不可能不死的
1610年,德國的一位產婦在生產前忽然得了其他急病,于是她的產科醫生特勞特曼心一橫,為她實行了剖宮產。這也是人類歷史上一樁有完整記錄的剖宮產手術。但特勞特曼不知道要縫合子宮,覺得靠它自然收縮就可以止血。于是在25天之后,產婦因為感染而死去。
太痛苦了
路小柒沒有找到當時的圖像資料,于是放了現代醫學紀錄片中的剖言產影像。
當然,打碼了。
但是能看到醫生正在用透明的手術線猶如繡花一樣為產婦縫合傷口,一上一下。最后在肚子上形成一道縫合的傷痕。
甚至,一直到19世紀前,在沒有麻醉,沒有抗生素,不知道縫合子宮,也不知道微生物是什么,沒有消毒的情況下,剖宮產都被認為是
對產婦的謀殺。
后來有了這些技術的發展,才有了現在安全的剖宮產,才有了現在的無痛分娩技術,才有了人類的繼續繁衍和文明的存續。
感謝醫學
這次抄筆記的除了大夫們還有穩婆們。
這不就是繡花嗎大夫們這是第一次看到手術后縫合傷口的場景,一時之間大驚失色。還真是和縫衣服一樣啊
接觸過外科手術的張娘子反應過來“人的傷口是會愈合的,肌膚也能夠再生長出來。給病患割去疥瘡之后,只要短短半個月到一個月,他們的傷口就會成疤,然后長出新的肌膚。
這手術傷口縫線或許就是這樣的道理只要將它們用外力拉到一起,就有可能會慰合張娘子激動起來。
繡花她也會啊
路小柒帶著深深疲憊的聲音響了起來
“現在第二天上午的十點,朋友們,我從昨天早上來到醫院,到現在已經超過二十四個小時了我覺得我倒地上都能睡著
十點半的時候,手術室的燈終于滅了,醫生們終于出來了,母子平安攝制組不知道是誰鼓起了掌,最終所有人都開始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