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十幾歲本身也還是孩子,身體各器官都還發育不完善,就更別指望能產出什么優秀的精子和胚胎了。生出來的嬰兒健康不到哪兒去,這也是古代嬰兒夭折率那么高的原因之一。
所以,現在咱們才規定要男二十二,女二十才能結婚領證,提倡的就是優生優育。
人群中發出驚呼“后世之人居然那么晚結婚生子”這和現在的觀念完全是截然相反的。
之前看農大的時候,咱們還在嘀咕,這些姑娘是不是已經嫁人了再出來上學,她們的夫家怎么肯的”繡樓上的閨秀們在議論,原來竟是沒嫁人
“林醫生也說她是一個人呢,”有少女提出自己觀察到的,“或許她們還可以選擇不嫁人。”
然后垂下肩“好羨慕啊”
不過,既然仙畫這么說了,看來姐姐你不用擔心父親會這么快把你嫁出去了。父親最聽仙畫上
的說
的,這次肯定也不例外。
人群中。
家里的女人們也都在和自己的丈夫說道“既然仙畫都說了太早成親不好,那咱們還是先別急著相看,再留她幾年吧。
有疼孩子的早就被仙畫公布的難產率和死亡率嚇到了,因此忙不迭的點頭好,聽你的最起碼等十六歲之后再來相看。
不疼孩子的在這樣的氛圍下也都生出了些猶豫。
就是家中是小子的,也紛紛打了退堂鼓“這若是真的生出來的孩子不健康,那反倒不美。的確是可以往后拖拖再看。
宋朝。
錢乙越想越覺得心驚,忍不住對友人道“我細想了一下我曾經出診過的孩童,父母年紀過小,生出來的孩子大半都是養不活的。年紀太大也不行。反倒是十七八歲,二十來歲的父母,生出來的嬰孩,身體最為強壯,甚少病痛。
友人道“那看來這仙畫之言的確是有道理的。只是二十歲未免有些太晚。”
還有一個就是古人們都覺得孕婦要多吃,吃各種大補之物,像養豬一樣把嬰兒吃得白白胖胖的,生下來才好帶。但實際上胎兒太大就很容易難產,而且太大的胎兒有概率是“巨大兒”,容易有血糖和其他方面的問題。
吃得多,還養得太嬌。當然了,這僅限于有錢人家的孕婦。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吃完就是躺著,從來不運動,氣血不流通。胎兒大,自己到時候生產的時候沒力氣,可不就難產嘛
一位穿著襠子的孕婦坐在花格窗前,一只手撫著自己的肚子,一只手撐著下巴。她正在看院內的小丫鬟們踢毽子,臉上帶著羨慕的表情。
她整個人看上去弱不禁風,但是肚子又很大,反差之下更覺得有些觸目驚心。而鏡頭往下慢慢的移動,可以看到在裙子下面的尖尖繡花鞋。
“三寸金蓮”
至于穩婆水平高低不一,不知道消毒甚至不洗手什么的,都是另外一回事了。
r
喜歡孩子白白胖胖,是因為在古代那樣的環境下,胖胖的孩子可能更好養活,沒那么容易夭折。
所以,唯有一聲嘆息罷了。
天幕前的百姓們紛紛跟著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