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巴斯德除了是個科學家之外,還是個很偉大的愛國者。他有一句話在網絡上特別流行,這幾年也一直都被大家拎出來說。那就是“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
這其實是來源于1876年,巴斯德在一次宴會上的演講。
兩暨已經初現斑白的巴斯德站了起來。
男男女女們都停下了自己的交談和動作,將視線投到了他的身上。
我們認為科學是中立的科學無國界。但是,盡管科學無國界,科學家必須牢記一切可以為國家的榮譽而努力的東西。每個偉大的科學家身上都應該是偉大的愛國者。”1
巴斯德的眼神犀利,語氣冷靜,聲音回蕩在大廳之內。
他并不是盲目的煽情,那時候正逢德法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他的祖國法蘭西也難以抵抗戰火的侵襲。
普魯士入侵法國后,巴斯德憤怒的歸還了普魯士曾經頒發給他的獎章,還送自己的兒子上了戰場。他本人也拒絕了意大利的重金邀請,依然留在了戰火四起的法國。
好樣的天幕之下,四處都響起了這樣的聲音。不管是哪個朝代。
華夏最重忠義,每每改朝換代之際,多少忠義之士慷慨赴死,只是為了心中的那一個“忠”字。甚至連原本看上去懦弱無能的普通百姓,也往往能在關鍵時刻迸發出讓人難以想象的能量。
清朝的一紙剃發令,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數不清的平民站了出來,最后被殺了個血流成河、頭顱滾滾。
所以,巴斯德這樣忠于祖國的人,自然會被各朝代的百姓們稱頌。在西漢,蘇家宅邸內。
“真乃高潔之人”
年輕的蘇武心潮澎湃,覺得這位后世之人雖然并不是華夏人,更不是大漢人,但是其氣節卻同樣讓任欽佩,
他心中生出豪情,若是自己能為大漢效力,必然也要堅守本心,不墜氣節。明末。
徐光啟在喃喃念道這句“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國界的”他有些失魂落魄,甚至想要掩面痛哭才能發泄出心中的情緒。
自己這樣拼命的學習來自于西方的科學知識,的確是證明了科學沒
有國界,而自己大力宣揚西方的這些知識,甚至還改信了天主,不正是覺得只有這些傳教士們帶來的知識才能挽救大明的危機嗎
徐光啟只覺得自己內心的滄桑和痛苦被后世的這位科學家一語道破。
不勝蒼涼。
秦朝,
嬴政愈發覺得那時候的歐洲,真的很像是周朝末年時的各諸侯國。
在未起戰事之時,各國的士卿們也是往來自由,各位學派的“子”們和他們的學生在各國講學,都能受到諸侯們的禮待。
但若是戰事一起,許多人還是會選擇為自己的國家和君主而出力。所以這句話他簡直太能理解了。知識沒有國界,但是人有故土。
不過,好在他大秦不用再擔心這個問題了,普天之下好吧,還沒有到普天之下,但最起碼之前的諸侯國現在都是大秦的疆域。
大秦的學者們只需要好好的在秦土上待著就行了。
但是,他陡然又想到了一點假使后面與西域甚至是更西方的國家發生了交流,那知識是不是也要流通
贏政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我想,華夏應該是最懂得巴斯德這句話的國家了。從民國后期起到新中國成立后,多少科學家冒著生命危險,拋棄在國外的豐厚薪金也要回國效力,就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有祖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