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科學家沒有國界,那為什么有的國家要百般阻撓這些科學家回國呢為什么到了現在還是不惜以卑劣手段暗殺競爭國家的科學家呢
輪船的汽笛聲響起。
碼頭上,趕過來的荷槍實彈的士兵只能看到天邊的一個小黑點,望洋興嘆。
輪船上,黑眼睛黃皮膚的科學家看著自己曾經求學的地方,對身邊人道“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2
他戴上帽子,轉頭走向了祖國的方向。
這也是為什么巴斯德格外受到法國民眾尊敬的原因吧。
在他死后,法國政府在巴黎圣母院為他舉行了國葬,他的靈柩就被安放在巴斯德研究所的地下。而巴斯德研究所也成為了無數生物學家的朝圣之地,已經走出了十位諾貝爾生理學獎和醫學獎得主。
巴黎的地宮一向是有傳統的,先賢祠的地宮里就埋葬了七十
多位對法國和人類做出極大貢獻的偉人。
當時的法國人希望將他安葬在先賢祠,但是被巴斯德在臨終時拒絕了,最終家人按照他的遺愿將他安葬在研究所的地下。
巴斯德的地下陵寢四周都畫有華麗的壁畫。
壁畫上面畫的是兔子和狗,代表著他攻克的是狂犬病,另外,在這個過程里他經常用到狗和兔子來做實驗。
而在這地下世界,或許他更希望和這兩種小動物安詳共處。
“他們居然將陵墓建在一起。”古人們發現了另外一種對待身后事的方式,嘖嘖稱奇。而且似乎還是種榮耀,不是大人物還進不去。
“還能讓人進去參觀”有人更是發現了這一點,嚷嚷道。
這也太不可思議了。
但不知道為什么,看到陽光灑在先賢祠上,前來參觀的人臉上都帶著朝拜式的敬意,忽然就覺得這種方式似乎也不是很糟糕。
李世民也注意到了先賢祠。
有意思。
倒是像他建的凌煙閣,將本朝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懸掛其中,也做表彰之意。
不過,他尋思著,能入凌煙閣的人都是王侯將相,而這法國的凌煙閣里卻能入駐巴斯德這樣的科學家非要類比的話等于在孫道長死后將他的畫像迎入凌煙閣中。
李世民一愣,撫須的手差點揪斷一根胡須。
“這樣一想的話,倒也不是不可以”他瞇起眼。凌煙閣不合適,但可以另外建一閣嘛。
到時候開放給后世民眾,也能讓他們知道我大唐居然有這么優秀的人杰。
李世民已經意識到,不單單是權貴,后世對于這些科學家的重視甚至是要超過了王侯將相的此法可行
明朝的朱棣也動了一個念頭,待他登基后他要把太廟好好的建一下,祭天祭祖,也祭英靈可以仿唐朝的凌煙閣,將對大明有功之人的牌位也放進去,享后世千秋萬代的香火。
這就叫“配享太廟”
還記得之前巴斯德第一次用狂犬疫苗救下來的那個小男生麥斯特嗎u主之前說了他后來進入了巴斯德的研究所當門衛。
在納粹攻占了法國之后,納粹士兵來到了巴斯德的研究所。他們對巴斯德沒有好感,甚至想要打開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