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路小柒放了一張最近由韋伯望遠鏡拍到的最新的“創生之柱”的照片,新形成的十幾顆恒星在漂浮的、半透明的星云和塵埃柱中閃閃發光,像是璀璨的露珠。
這是恒星的誕生,生命的搖籃。
伴隨著吟唱,古老滄桑又空靈浩渺的感覺撲面而來。這一刻,幾乎是所有人都站了起來。沒有人能在這樣的氛圍下還能安然靜坐。
樂師不再演奏、舞女不再起舞、農人不再鋤地、讀書人放下了書本,商人停止了計算、交戰的雙方都停下了動作、甚至連正在生孩子的產婦都忘記了用力。
原來,這就是他們生活著的地球原來,這就是渾天是宇宙秦始皇站在殿前,任由大風將自己的袍袖吹得獵獵作響。
身為帝王,而且是一統天下的華夏第一位帝王,贏政一向都很有睥睨天下的高傲和氣勢,他也很少
生出自慚形穢的感覺。
但此時,看到仙畫中出現的越來越宏大的宇宙,贏政卻第一次感覺到了自己的渺小。原來即使偉略如他,在這片星空面前也不過如蟲豸一般,簡直不值一提。這讓他生出敬畏之心。
李斯也在一旁,臉上泛起震驚之色原來我們生活的土地竟然是圓的。扶蘇喃喃道“那為什么我們竟然沒有掉下去”有人可以站在圓球之上的嗎
而民間,在一開始的震撼之后,也像是炸開了鍋一樣在討論。
這天竟然這么大
這是我們平時看到的星星也太多了,這宇宙該多大啊
“那是銀河吧那是我們每天晚上都能看到的銀河吧可銀河看著就是一條長河,為什么卻是這樣的形狀
太陽竟然是一個燃燒的火球原來不是金烏神鳥啊
“竟然不是天圓地方嗎我們生活在一顆球上難怪仙畫一直叫地球,真的是顆球”
“你們有沒有看到開頭的時候,那個從地球上升上去的繩索那是什么難道后世之人已經建了索道可以連通地球和月亮
大家激動的點都不一樣,嘰嘰喳喳,討論得好不熱鬧。
尤其是在酒樓茶肆甚至是大街上的,站在一起的人不管認不認識,是男是女,都忍不住能搭著講幾句話。
而這里面最興奮的,卻是那些一直都在研究天文的學者士人們。
落下閎正匆匆的趕去劉徹在的正殿,這下站在半道連路都走不動了,全身都在哆嗦,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嘴唇顫抖,念念有詞“蓋天說果然是錯的原來渾天也是錯的地球是圓的,圍著太陽在轉對,就應該是這樣,這就解釋了晝夜長短,四季更迭
落下閎只覺得能在自己有生之年見到這副場景,了解到宇宙的真諦,真是這輩子已經值得了,即使現在死去也了無遺憾了。
東漢的張衡同樣激動得連手都在顫抖,連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這一段過后,他還在心中回味。
這時候有小黃門前來太史令,太后娘娘宣召您入宮覲見。張衡應諾,知道必定是因為仙畫,急匆匆的入宮去了。
宋朝的沈括、唐朝的李淳風、元朝的郭守敬、明朝的馬蓬瀛、清朝的王貞儀等等,也都醉心于這
一段影像當中,原有的觀念受到沖擊,而原本自己思想中的懵懂之處一下子就變得明晰起來。
很多問題一下子就有了答案。
或是眼含淚意,或是凝眉思考,或是奮筆疾書。
沈括放下毛筆,忽然想起了之前的生物卷所提到的顯微鏡和微生物,忽然感慨“世間之至微至小,與至浩至大,莫過于此。
小到細胞中的一個分子,大到星系中的一顆恒星。或許后世一直強調的科學,研究的就是這宇宙之中的奇妙。
沈括恨不能仙畫能把后世的那些知識都講一遍才好,才能滿足自己心中陡然升騰起來的熱血渴望。
事實上,人類仰望星空的歷史來源已久。或許在他們才剛化為智人的時候,就已經懵懂的看向頭上的天。五千多年的仰韶文化,就已經有“北斗九星”的概念,還有著最早的太陽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