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我們的祖先早就已經將視線投向宇宙。
在一片黃土的遺跡上,考古學家們正在認真的進行發掘。
幾個古老的大大小小的陶罐被錯落有致的放著,從半空之中俯瞰,卻是連成了北斗七星的形狀。而在它們的左右兩側,還有兩個陶罐。
考古人員介紹道這應該是北斗七星的輔星和弼星,左輔右弼。加在一起就是北斗九星的模型。這一片應該就是仰韶文化當時的天文臺。北斗九星在古代經常作占卜之用。
“而且你看,這些罐子的大小和五千多年前北斗九星的亮度也是一致的。這顆星更亮,那它對應的罐子也就更大。
古人們對于后世的各種考古已經見怪不怪了,反正他們好像什么都當成寶。這些看上去一片黃土的東西,也看成是寶貝。
雖然還是有那么些別扭,但那也只是一瞬,稍后立刻就變成驕傲和得意“咱們華夏的老祖宗就是聰明。
五千多年前就能認識北斗九星。
他們現在言語之中已
經對“華夏”頗有了歸屬感和認同感,覺得自己就是華夏子民。李世民隱隱的認識到了這一點這其實就和修族譜是一樣的。
都是去挖掘祖先里面有哪些厲害人物厲害事跡,然后建立起某種榮譽感,族人們才會以自己身在族中,冠上姓氏而為榮。
推而廣之,一個朝代和一個文明也是這樣。
而后世之人如此熱衷于考古也并非為了金銀財物,而是為了這種精神上的傳承。李世民覺得自己悟到了。
然后他立刻在心中把之前想到的建第二個凌煙閣的念頭的緊急性往前又提了提。就是不知道這天文學上面,他大唐是不是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人物
事實上,華夏的天文學是古代最發達的四門自然學科之一,剩下三個是數學、農學和醫學。在歐洲文藝復興之前,華夏的天文學一枝獨秀,是天文現象最精確的觀測者和記錄的最好保存者,有著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記載。
公元前24世紀的帝堯時代,就設立了專職的天文官,專門從事觀象授時,后來又陸續有觀星臺、觀象臺、司天臺、司天監、欽天監這些專門負責觀測天象的機構。
所以,世界天文史上最早的文字記載,就出于華夏。成書于戰國時期的尚書夏本紀就有這樣的記載。這也就是天文學史上所稱的“仲康日食”。
田間,奴隸們正在辛勤的種地,太陽火辣。當他們彎下腰的時候,汗水就會滴在地上。
但當他們再一次抬起頭的時候,卻赫然發現了原本高懸于天空的烈日竟然不知道什么時候缺了一角。
似乎是被什么東西啃掉了一塊。然后這陰影竟然還在慢慢的擴大,蠶食了更多的太陽。
奴隸們慌亂的喊叫起來,扔掉了手中的農具,開始跪在地上朝天不斷的磕頭,臉上的神情恐懼之極。
天幕的面積極大,當日食出現的時候,在天幕前的百姓們仿佛親臨現場。恐慌的情緒攝緊了他們的心臟。
有人喊叫了起來,竟然上演了一年前剛開始有仙畫時的場景,幾乎一半的人跪了下去,乞求上天不要降罪到世間。
場面有些混亂起來。
但也有一半的人還在直挺挺的站著,甚至臉上露出微笑之色。
“你怎么不跪”有少年
問站在自己身邊不遠,同樣沒有下跪的少女。少女笑了笑世間并無神靈,那天狗食日之說自然也是假。為何要跪
少年點頭,覺得找到了知己“我也是這樣想的,我估計待會兒仙畫就會講天狗食日的原因了。
少女糾正他“是日食。”
少年愣了愣,生出慚愧之意看看人家,那么快就跟上了仙畫的思路,自己的修行還是不夠啊
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