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啊,天上的星辰那么多,聽仙畫說甚至比地球還要更大,那也會有住人嗎
如果有的話,他們會長什么樣子
有人腦洞大開肯定有,說不定咱們山海經里的那些異獸就是生活在其他星球上。“說不定就像是傳說中的神仙。”
也有人謹慎的搖搖頭“我希望沒有。”
他身邊的人好奇的問“這是為何”
還記得上一期仙畫講的故事嗎”那人微微冷笑一聲,“西班牙人發現了印加帝國,結果轉手就給人送了一張有天花病毒的毯子給他們。若是生活在其他星球上的人也是這樣的惡人
這么一說,大家都覺得不寒而栗。
這時候,有人揮揮手不用擔心,既然這路小柒還生活得好好的,那就無需我們擔心此事。再說了,擔心也沒用。
但這個話題給無數的古代劇作家和小說家們了靈感和素材,下筆有如神助,醞釀出了一個個精妙絕倫的故事。
而我們早在戰國中期的時候,就有天文學家發現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并且總結了其出沒的規律。
那就是春秋時期的魏國人石申和齊國人甘德。
他們不僅測定了121顆恒星方位,還發現了金木水火土的運行周期。另外,甘德對木星的研究最深,甚至還寫了一本關于木星的著作,叫歲星經。
春秋的夜空下。
甘德正在高山上觀測星空。
為了看星星,他每隔幾天都要不辭辛勞的爬一次山,因為這里看得最清楚。通過這些年的觀測,他成功的確定了不少的星宿。
有一天,他忽然發現木星他稱為歲星的旁邊有一顆光輝呈現淡淡紅色的小星星。
甘德不以為意。
但是當天快亮的時候,木星運行到了偏西的方位,它旁邊的這顆小星星依然還在,甘德意識到這可能不是偶然。
這顆小星星是跟著木星在轉動的。
它們倆或許是同盟的關系。
第二天,他又來了,意料之中的,這顆小星星依然伴在木星的左右。
甘德
回家后,在紙上記下來“單于之歲,歲星在子。與虛、危晨出夕入。其狀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于其側,是謂同盟。
木衛三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被肉眼所觀測到的。因此這條記載的真實性非常的高。而木衛三在天文學上真正被發現并命名還要等到1610年伽利略用望遠鏡來觀測木星。
甘德的這一發現也比伽利略要早了將近兩千年天文望遠鏡立在地上,如同大大的炮管。最先進的哈勃空間望遠鏡更是結構復雜,占地巨大。
石申和甘德并不認識,也不算是一個時代的人,石申比甘德的年代略晚。只是后世有人把他倆寫的著作合稱為甘石星經,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秦朝。
扶蘇有些慚愧的對在場的太史令胡毋敬說道“我竟不知道石申甘德。也未曾聽過甘石星經。
胡毋敬寬容的一笑公子無需介懷,甘石星經不過是觀星之作,并非治國之理。臣也是接任了太史令一職后才接觸到的這些。
胡毋敬自己擅長的是儒學,但他對天文也感興趣。上任太史令后也很是研究了一番相關的知識。
讓他有所感慨的是,從歷史上來看,石申和甘德不過是小人物罷了,并未建下什么基業,也從不曾在一些風云變幻的大事中出現,死了也掀不起任何浪花。
所以像扶蘇這樣可以說是博覽群書的人都不曾聽過他們的名字。
但就是這樣的小人物,卻登上了仙畫,即使幾千年后,后世之人也未忘卻他們做出來的成就。人的際遇,真是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