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到自己的設計里。
小圓要不要學觀星郭守敬問自己的小孫女。
他對這小孫女頗為喜愛,之前未教導她天文知識是覺得這東西學起來枯燥無味而且極為辛苦孤獨,況且女性又不能出仕,學來也
無用。
但現在他改變想法了。
小孫女清脆的答應下來“要我要像爺爺,像那位王姐姐一樣厲害。”
郭守敬啞然失笑好。說不定以后我們小圓也是一位出色的女天文學家。
郭守敬是元朝人。后來,明滅元朝,火燒北京城。但朱元璋唯獨沒有燒司天臺,他把司天臺里面的天文儀器全都打包去了南京。
后來,朱棣重建北京城,別的都好說,唯獨恢復不了的就是觀象臺。因為這些天文儀器并不是說幾個月就造好了,里面的技藝非常高超,是要求精密度的東西,而且很花時間。
明朝的天文官員們也沒辦法,只能用肉眼觀測將就了幾十年。
現在留下來的北京古觀象臺就是明朝時建的,但是儀器都是清朝時候造的。光是其中一件用來測量天體的赤道經度和緯度“璣橫撫辰儀”,就花了十年的時間來鑄造。
在北京古觀象臺的臺頂上。
七八件大型的黃銅天文儀器錯落的擺放,這正是明清兩朝星官們的觀星區域。璣衡撫辰儀、紀限儀、黃道經緯儀、地平經緯儀在幾百年的風吹日曬之下呈現出滄桑的歷史痕跡。
朝代更替,風云變幻,但它們卻依然靜靜的佇立在這觀象臺上,就像是頭頂千年甚至萬年不變的永恒星空。
不管在什么時候,天文儀器都可以說國力水平的顯現。
它反映出來的是當時最巔峰的技藝、涉及到冶煉、機械、工程,同時還反映了那個時代最高超的科學水平。涉及到天文、數學、物理。
縱觀華夏這些出名的天文儀器,無一不是在每個朝代最盛世的時候建造的。
明朝。
感覺仙畫終于說了一回公道話的朱元璋心里舒坦多了。
他對自己倆兒子道“那當然,司天臺可都是好東西。這歷法與星象,如此重要,當然要好好保存起來。
他也是有眼光有智慧的人
南北朝。
祖沖之嘆息,的確是這么回事。
就像是現在他所用的,也不過就是從舊時朝廷傳下來的那幾樣東西罷了。即使是現在看到仙畫里的這些精妙儀器,他也造不出來。
這東西是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做的,不是個人能夠承受得起的。
即使他被仙畫點名,以后推行新歷法,但是也也很難做到讓皇帝應允自己制造這樣的儀器現在的朝廷,有心無力
仙畫的聲音響起
智慧與技藝,缺一不可,或許這就是我們在安靜凝望著宇宙的時候,宇宙默默教給我們的道理。
而天文學,給予到我們最直接的回饋,就是在人們生活之中無處不在的東西
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