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皇帝和他們的文武百官們顯然更想聽游牧文明的事情。
后面的朝代還好,像是秦和漢,雖然與匈奴打了這么多年,但也不能拍胸脯說就很了解他們。
比如他們就想不通,為什么游牧民族就不能安心的學會種地,在土地上安安穩穩的定下來,非得到處搶掠。
在中原人看來,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
不過既然仙畫說留到后面再說,那他們也沒轍。
“地理決定國家未來”李世民沉吟了一下,這倒也能說通。
就像是他在征戰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些兵家必奪之地,為什么必奪,因為它們要不就是交通要道,要不就能夠出產極多的糧食或者資源,比如鐵礦石。
如果能夠擁有這些,那自然在先天上就有了優勢。
欽天監里,李淳風也沉吟道難道是要講山川脈理的風水堪輿之術
李淳風一下子變得嚴肅起來他雖然不像后世電視劇中演的那么神乎其神,但還真的是位道士,對占星和卜卦頗有研究。
此刻,他腦子里一直轉著的是是哪些地脈會影響華夏的國運
國土就像是國家的基因,與生俱來,很難改變。
雖然現在科技發達,但我們依然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改變地理,沒辦法一揮手就讓沙漠變成良田,讓高山變成坦途。
一個國家與生俱來的國土是什么樣子,就注定了它的未來潛力。
他有大河大江,就會有沖積平原,就注定能生產出更多的糧食;他有海岸線,就注定能開展海上貿易;他有高山,就注定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礦物資源;他有沙漠,那可能沙漠地下就是價比黃金的石油。
航拍的鏡頭掠過海岸線上忙碌的港口和豐收的麥田。
長著參天巨木的高山以及無邊無垠的沙漠。
如果一個國家能夠擁有以上的全部,那他就具備了成為超級強國的基礎條件。
縱觀現今的大國,無一不是國土面積廣闊。而國土面積狹小的國家,或許能夠成為富國、強國,但很難成為能夠左右世界格局的超級大國。
而且,國土大,也就擁有了戰略縱深
,萬一要是打仗了還能分個前線和后方,有轉移騰挪的空間。如果不是因為這點,咱們恐怕二戰的時候早就亡國了。
很幸運的是,華夏擁有的廣闊國土和多樣地貌,讓咱們拿到了超級大國的入場券。
路小柒放了現今世界上一些強國的面積對比。
排在前三的,國土面積也是前三。
咱們的國土緯度相差五十度,跨度非常廣,而且大部分都是在溫帶,很利于種植農作物。這就能保證國民餓不死,大概率不會出現糧食安全問題。
天幕上出現了全球維度分布圖。
可以看到華夏橫跨3度到53度,其中大部分地區都屬于中緯度地區,這也是最適合人類居住和生活的緯度帶。
世界上所有主要的農作物甚至是主要經濟作物,都可以在華夏的國土上找到適合自己的生長之地。
將領們深以為然這國土大小和打仗的關系可太大了。
萬一前線戰敗了,如果沒有后方的話,那就等于直接被滅了。有后方,即使敵人來勢兇猛,那也能把時間拖久一點,說不定中途就能迎來轉機。
更不用說國土大了之后的補結什么的了。
秦朝。
武將們想到的是秦滅六國。
最好搞定的就是像韓國這樣的小國,而最不好搞定的就是面積廣闊的楚國和趙國。
嬴政對于后世華夏的面積有點滿意,也有點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