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慘了
北宋的老鄉們實在是太慘了“是啊,還好我們生活在大唐。”
大唐也可以替換成大漢、大秦。
雖然現在小老百姓們的日子也不能說有多好,但最起碼不用擔心上頭的人忽然有一天心血來潮,想將你旁邊的那條大河改個流向啊。
好不容易安穩了,結果洪災來了,又安穩了,洪災又來了。
好家伙
擱這兒玩什么循環呢宋朝相關的皇帝和官員們,一個個如喪考妣。
得,這會兒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們干了什么事了,這簡直是誅心吶
大人
文彥博家中本來宴客,仙畫一來,他索性往后一倒,昏了過去。
管家和心腹大驚失色的上來,卻發現他的手在袖子中點了幾下,立刻就明白過了,自家老爺是裝昏呢。
也是,不然這個場面無法下臺。
總之,鬧了一晚后,文彥博決定,還是趕緊辭官吧。朝堂,怕是混不下去了
想到這里,這才真正的吐出兩口血來。
這場曠日持久的鬧劇,因為李垂而起。他也被冠上了“文章滅國”的稱號。
而且,一滅滅三朝。
接下來的金和元,都在治理黃河以及收拾這片
爛攤子上花了大量的心血,焦頭爛額,不得不大量征調民夫去治河。根據史料推算,金朝征調的民夫基本是當時全國大半的壯年勞力。
元朝同樣,民夫們過得太苦了,又直接導致了農民起義。導河形勝書,堪稱“滅國神器”
李垂其人,恐怖如斯
明朝。
朱元璋破口大罵“什么狗屁不通的導河形勝書拿去當草紙朕都嫌他不夠格,也就北宋那些霧種們會信
朱元璋氣啊
要不是李垂搞出這么個東西,現在的黃河也不至于變成這個樣子。別說金國和元朝在收拾爛攤子,連他大明都還在繼續給他收拾爛攤子每年為了治河投入多少人力物力
他恨恨道“要是這李垂在我大明,朕一定會將他的皮給剮了。”
嘉靖朝。
黃河邊的潘季馴也很氣憤。
只是他罵人顯然沒有自家先帝陛下來得順溜,剛想發表點什么感想,就聽到仙畫中提起了自己的名字
如果明朝的潘季馴活在那個年代,恐怕會痛心疾首的跑出來說“黃河不是這么治的啊”說到潘季馴,那就要提一下這兩千多年來,咱們華夏歷史上出的一些治黃專家。
西漢的賈讓,有史以來第一位對治理黃河提出了全面方略的人,東漢的王景,治理的黃河堅持了七八百年,一直到北宋。
還有元朝的賈魯,率17萬軍民治理黃河水患,他疏通的河流被后世稱為“賈魯河”。明朝的潘季馴,清朝的靳輔、陳潢、栗毓美等,都是治河名臣。而潘季馴,更是被稱為“千古治黃第一人”
從賈讓到王景,再到后面提出來的這些歷史治黃專家們的畫像依次出現在天幕上。然后鏡頭一轉,來到了明朝。
黃河洪水滔天,已經接連下了好多天的雨,上游的洪水浪接浪的往下游涌來。連熟悉水性的本地人都不敢接近岸邊。